11,2.生土房屋11.2 1,本次修订.根据生土房屋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震害情况,将本节生土房屋的适用范围较2001规范降低一度,11.2,2,生土房屋的层数、因其抗震能力有限。一般仅限于单层,本次修订.生土房屋的高度和开间尺寸限制保持不变,灰土墙指掺有石灰的土坯砌筑或灰土夯筑而成的墙体。其承载力明显高于土墙。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7。8度区两层及两层以下的土墙房屋仅轻微损坏,1918年广东南澳大地震,汕头为8度、一些由贝壳煅烧的白灰夯筑的2、3层灰土承重房屋、包括医院和办公楼,受到轻微损坏、修复后继续使用 因此,灰土墙承重房屋采取适当的措施后、7度设防时可建二层房屋.11,2。3、生土房屋的屋面采用轻质材料.可减轻地震作用,提倡用双坡和弧形屋面 可降低山墙高度。增加其稳定性。单坡屋面的后纵墙过高。稳定性差,平屋面防水有问题。不宜采用.由于土墙抗压强度低.支承屋面构件部位均应有垫板或圈梁 檩条要满搭在墙上或椽子上 端檩要出檐 以使外墙受荷均匀 增加接触面积 11.2 4、抗震墙上开洞过大会削弱墙体抗震能力。因此对门窗洞口宽度进行限制、当一个洞口采用多根木杆组成过梁时,在木杆上表面采用木板 扒钉、钢丝等将各根木杆连接成整体可避免地震时局部破坏塌落、生土墙在纵横墙交接处沿高度每隔500mm左右设一层荆条。竹片、树条等拉结网片 可以加强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墙体的连接,约束该部位墙体、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减轻地震时的破坏、震害表明,较细的多根荆条.竹片编制的网片.比较粗的几根竹竿或木杆的拉结效果好,原因是网片与墙体的接触面积大,握裹好,11,2 5 调查表明 村镇房屋墙体非地震作用开裂现象普遍,主要原因是不重视地基处理和基础的砌筑质量 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使墙体开裂,因此 本条要求对房屋的地基应夯实、并对基础的材料和砌筑砂浆提出了相应要求,设置防潮层以防止生土墙体酥落、11 2、6、土坯的土质和成型方法 决定了土坯质量的好坏并最终决定土墙的强度、应予以重视,11、2.7。为加强灰土墙房屋的整体性,要求设置圈梁 圈梁可用配筋砖带或木圈梁.11,2,8.提高土拱房的抗震性能、主要是拱脚的稳定 拱圈的牢固和整体性.若一侧为崖体一侧为人工土墙,会因软硬不同导致破坏,11.2,9,土窑洞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在宏观震害调查时看到 土体稳定。土质密实 坡度较平缓的土窑洞在7度区有较完好的例子 因此,对土窑洞来说.首先要选择良好的建筑场地 应避开易产生滑坡,崩塌的地段。崖窑前不要接砌土坯或其他材料的前脸,否则前脸部分将极易遭到破坏,有些地区习惯开挖层窑 一般来说比较危险 如需要时应注意间隔足够的距离 避免一旦土体破坏时发生连锁反应.造成大面积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