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2。前池及进水池7.2,1。7、2,2,前池.进水池是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内水流状态对泵站装置性能.特别是对水泵吸水性能影响很大 如流速分布不均匀.可能出现死水区 回流区及各种漩涡 发生池中淤积,造成部分机组进水量不足 严重时漩涡将空气带入进水流道。或吸水管,使水泵效率大为降低。并导致水泵汽蚀和机组振动等。前池有正向进水和侧向进水两种形式,正向进水的前池流态较好,例如某泵站前池采用正向进水,进口前的引渠直线段较长。且引渠和前池在同一中心线上。运行情况证明.水流很平稳、即使在最低运行水位时 此时水泵叶轮中心线淹没深度只有0。7m,前池水流仍较为平稳.无回流和漩涡现象,又如某泵站前池采用侧向进水 模型试验资料表明.池内出现大范围回水区和机组前局部回水区、流态很不好,流速分布极不均匀。为改善侧向进水前池流态,结合进水池的隔墩设置分水导流设施是有效的 因此、在泵站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正向进水方式。如因条件限制必须采用侧向进水时 宜在前池内增设分水导流设施 必要时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7 2,3,多泥沙河流上的泵站前池。当部分机组抽水或前池流速低于水流的不淤流速时.在前池的部分区域将发生淤积.这是北方地区开敞式前池普遍存在的问题 例如某泵站前池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将原正向进水开敞式前池.改在每2台机组进水口之间设隔墩及分水墩.形成多条进水道,每条进水道通向单独的进水池.从而解决了前池泥沙淤积的问题 出池泥沙粒径允许值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SL。269确定的.7。2,5,对于圆形进水池、无前池、在有较大的秒换水系数,即进水池的水下容积与共用该池的水泵设计流量的比值。及淹没深度情况下 水流入池后.主流偏向底部 在坎下形成立面旋滚,而进水池两侧出现较强的回流,水流紊乱,受到立面旋滚所起的搅拌作用,从而使流向进水管喇叭口的水流流速增大。夹沙能力增强。因此,在消耗有限能量的前提下,圆形进水池是一种防止泥沙淤积的良好形式,本规范规定多泥沙河流上宜选用圆形进水池。就是这个道理.7、2、7.为了满足泵站连续正常运行的需要,进水池水下部分必须保证有适当的容积。如果容积过小 满足不了秒换水系数的要求、如果容积过大、显然会增加进水池的工程量,而且对改善进水池的流态没有明显的作用,根据国内一些泵站工程的运行经验、认为进水池的秒换水系数取30,50是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