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预处理,预沉处理9,2.1,当原水含沙量和浊度较高时。宜采取预沉处理,9.2 2.预沉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原水含沙量及其粒径组成。沙峰持续时间 排泥要求 处理水量和水质要求等因素。结合地形条件采用沉沙、自然沉淀或凝聚沉淀 9.2 3,预沉处理的设计含沙量应通过对设计典型年沙峰曲线的分析,结合避沙蓄水设施的设置条件,合理选取,9 2,4,预沉处理工艺、设计参数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CJJ,40的有关规定选取、也可通过试验或参照类似水厂的运行经验确定,生物预处理9.2,5,当原水氨氮含量较高。或同时存在可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或藻含量较高时,可采用生物预处理,9、2、6,生物预处理设施应设置生物接触填料和曝气装置,进水水温宜高于5 生物预处理设施前不宜投加除臭氧之外的其他氧化剂,生物预处理设施的设计参数宜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经验确定、当无试验数据或经验可参照时,可按本标准第9,2、9条的规定选取.9 2.7 生物预处理的工艺形式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或颗粒填料生物滤池.9。2。8.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力停留时间宜为1h,2h、曝气气水比宜为0,8.1 2,1、曝气系统可采用穿孔曝气系统和微孔曝气系统,2、进出水可采用池底进水 上部出水或一侧进水 另一侧出水等方式 进水配水方式宜采用穿孔花墙,出水方式宜采用堰式.3 可布置成单段式或多段式。有效水深宜为3m,5m 多段式宜采用分段曝气.4,填料可采用硬性填料,弹性填料和悬浮填料等 硬性填料宜采用分层布置,弹性填料宜利用池体空间紧凑布置 可采用梅花形布置方式、单层填料高度宜为2m、4m 悬浮填料可按池有效体积的30 50,投配。并应采取防止填料堆积及流失的措施 5,应设置冲洗,排泥和放空设施,9。2,9。颗粒填料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为下向流或上向流,下向流滤池可参照普通快滤池布置.上向流滤池可参照上向流颗粒活性炭吸附池布置,当采用上向流时、应采取防止进水配水系统堵塞和出水系统填料流失的措施.2 填料粒径宜为3mm、5mm,填料厚度宜为2 0m 2,5m 空床停留时间宜为15min,45min,曝气的气水比宜为0、5,1,1.5,1、滤层终期过滤水头下向流宜为1,0m.1 5m 上向流宜为0.5m 1.0m.3。下向流滤池布置方式可参照砂滤池,冲洗方式应采用气水反冲洗 并应依次进行气冲 气水联合冲,水漂洗、气冲强度宜为10L,m2.s、15L。m2.s,气水联合冲时水冲强度宜为4L,m2,s 8L m2,s,单水冲洗方式时水冲强度宜为12L.m2,s.17L m2。s,4 填料宜选用轻质多孔球形陶粒或轻质塑料球形颗粒填料.5,宜采用穿孔管曝气 穿孔管位于配水配气系统的上部、化学预处理9,2,10.采用氯预氧化处理工艺时,加氯点和加氯量应合理确定。并应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9.2,11,采用臭氧氧化时、应符合本标准第9.10节的有关规定 9。2,12、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锰酸钾宜在水厂取水口加入、当在水处理流程中投加时、先于其他水处理药剂投加的时间不宜少于3min 2、经过高锰酸钾预氧化的水应通过砂滤池过滤。3,高锰酸钾预氧化的药剂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精确控制,4 用于去除有机微污染物,藻和控制臭味的高锰酸钾投加量可为0,5mg,L,2.5mg.L。5、高锰酸钾宜采用湿式投加。投加溶液浓度宜为1。4,6.高锰酸钾投加量控制宜采用出水色度或氧化还原电位的检测反馈结合人工观察的方法 7。高锰酸钾的储存。输送和投加车间应按防爆建筑设计 并应有防尘和集尘设施、粉末活性炭吸附预处理9.2 13,原水在短时间内含较高浓度溶解性有机物。具有异臭异味时.可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应符合下列规定,1.粉末活性炭投加点宜根据水处理工艺流程综合考虑确定、并宜加于原水中。经过与水充分混合。接触后、再投加混凝剂或氯、2 粉末活性炭的用量宜根据试验确定,可为5mg。L。30mg、L.3.湿投的粉末活性炭炭浆浓度可采用5,10。按重量计,4.粉末活性炭粒径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生活饮用水净水厂用煤质活性炭,CJ,T 345的规定选择或通过选炭试验确定、一般可采用200目 5.粉末活性炭的储存,输送和投加车间应按防爆建筑设计,并应有防尘和集尘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