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设,计5.2 1。采用穿越法 跨越法进行处理的煤矿采空区场地,其处理面积和处理深度与其他方法不同,采用桩基穿越和采用梁板跨越处理的采空区场地,其处理原则是将建筑物荷载直接穿越采空区传递到采空区底板岩石上或跨越采空区传递到采空区场地两侧稳定地层。因此采用桩基穿越法和梁板跨越法治理的采空区场地处理面积跟其他方法处理采空区范围有差别。其处理范围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几何尺寸。地基持力层及采空区特征等条件确定,跨越法设计时、对尚属稳定的巷道或带状采空区。应考虑巷道或带状采空区变形的时间效应,5、2.2,采用穿越法进行采空区地基处理.需考虑采空区空洞范围对成桩的影响。采空区顶板管理方式及其三带发育情况对桩体摩阻力的影响。采空区地下水赋存。径流状态对桩体的腐蚀性及成桩的影响、以及建筑物特征对变形的要求是否适合采用桩基穿越进行地基处理.5,2、4,关于桩基承载力计算及稳定性验算的内容,应针对采空区类型。顶板管理形式,停采时间 顶底板埋深及岩性。覆岩特征.冒落物性状。水文地质条件 建筑规模.功能及荷载特征 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 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进行计算或验算 5。2,6、采用预灌注处理后的采空区场地。进行桩基穿越时、桩体周围垮落裂隙带松散岩土体均按照胶结情况良好的地层考虑、在场地已达到稳定的条件下,该部分岩土体将不再产生负摩阻 可按照摩擦端承桩进行设计,5。2、7.场地未进行预灌注充填处理的条件下进行桩基穿越处理、虽然地表变形已达到稳定性场地要求,但岩层垮落裂隙带松散体可能产生下沉移动,会给工程桩体带来负摩阻力影响、5.2,8、桩端持力层的选择与嵌入岩体深度均对工程桩稳定性有重要意义。桩端持力层不仅对桩体端阻力的发挥有影响 而且制约着桩体侧阻力的发挥。应保证进入桩端持力层的深度以有效发挥端阻力 本条中规定要求桩端进入采空区底板完整。较完整基岩.一般指桩端需穿越伪底和直接底 进入采空区老底,并且可以在桩端持力层及嵌岩深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预灌注。后压浆 或成桩后对桩周岩土体进行注浆加固等方式进行处理 以增强桩端、桩侧岩。土.体的强度 有效发挥工程桩作用。5,2,9、由于采空区穿越法地基处理过程中.采用桩型均为端承桩.故要求桩身通长等截面配筋。配筋率对小直径桩宜取大值、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设计使用年限50年.环境类别为二a时、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为C25。环境类别为二b时 最低强度等级为C30,考虑到采空区场地的环境变化及地下水水位,煤系地层地下水腐蚀性等条件 要求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C30 5,2,10.对于受水平荷载较大或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其配筋长度不应小于反弯点下限4 0,α.α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5,2。11 穿越法桩体竖向承载力计算时。摩阻力的计算应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对于非充分采动的采空区,建议采用预注浆液,避免在工程桩施工过程中。使变形稳定的顶板覆岩活化产生负摩阻力。降低工程安全性、对于充分采动的采空区。应根据停采时间及采空区顶板岩体密实程度确定摩阻力的大小.计算摩阻力需计入折减量、5,2 12、本条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直径为0,3m的嵌岩短墩试验 其嵌岩深度根据岩层软硬程度予以确定 5,2 15.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其表现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锈胀裂缝、预应力筋开始锈蚀 结构表面混凝土出现可见的耐久性损伤。材料的进一步劣化发展还可能引起构件承载力问题 甚至发生破坏、结构所处环境是影响其耐久性的外因、环境类别是指混凝土暴露表面所处的环境条件,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环境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