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工后检测12,2、2、工后检测基础资料的收集。其主要对象为针对采空区的地基处理方案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材料性能,配比,试验性施工记录及确定的施工参数,施工记录资料及施工过程中的场地变形监测成果 在收集采空区地基处理工后检测基础资料的基础上 对检测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对采空区地基处理效果提出综合评价、12 2,3 采空区地基处理工后检测评价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地球物理探测、施工及钻孔检测揭露的采空区宏观特征分析为主,对采空区地基处理效果进行定性的评价,定性评价的优点在于可以对采空区整体的施工效果进行评价,定量评价即采用原位或室内定量分析试验,对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法效果进行评价 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可以对采空区地基处理效果进行较为精确,可靠的评价。鉴于定性评价缺乏翔实的数据支撑、定量评价费用较高,因此在采空区地基处理工后检测评价中、建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 采用定量评价予以佐证并提供数据支撑.提出更为完善,可靠的评价结论.12,2。5、本条规定了工后场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1044中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章节内容,采空区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适宜,基本适宜和适宜性差。评价依据为采空区场地稳定性.采空区与拟建工程的相互影响程度,拟采取的抗采动影响技术措施的难易程度 工程造价等。工后采空区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为采空区地基处理效果。处理后采空区对拟建工程的影响程度.工程建设对采空区的稳定性影响程度。其中、采空区地基处理效果主要体现为采用的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法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发挥的效应 该效应主要体现在对采空区活化条件的消除和满足建筑荷载及变形的要求上。其次为处理后的采空区对拟建工程的影响程度,主要通过处理后的采空区场地地表变形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判定 评价其对工程建设适宜性的影响 最后为工程建设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主要评价工程建设对采空区变形的影响趋势,进而评价其对工程建设适宜性的影响 12 2.8。在工后检测评价报告提出之前,场地变形数据应为实测数据、即从场地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开始到采空区场地地基处理工后检测工作结束.均应有场地地表变形监测数据,该数据为采空区地基处理工后检测评价的依据之一,此外.工后检测报告应对评价工作结束后的场地地面变形进行验算预测。并通过后期的施工变形监测进行验证 预测地面变形数据将作为工后评价内容的一部分,用于对工后建筑地基的稳定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