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3。1 平,面3 1。1,线路平面的圆曲线半径应结合工程条件,路段设计速度以及减少维修等因素 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曲线半径宜采用以下序列值 12000m 10000m.8000m,7000m、6000m、5000m、4500m,4000m 3500m。3000m,2800m,2500m,2000m.1800m.1600m.1400m、1200m.1000m 800m 700m。600m,550m。500m、不同设计路段的曲线半径应优先选用表3。1 1规定范围内的序列值,困难条件下.可采用规定范围内10m的整倍数,表3.1 1,线路平面曲线半径优先取值范围3.1、2,线路平面的最小曲线半径应根据路段设计速度,工程条件以及运输性质和运输需求比选确定.但不得小于表3,1,2规定的数值 表3,1,2,最小曲线半径。注,特殊困难条件下 在列车进 出站等必须减 加速地段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时。可采用与行车速度相匹配的曲线半径.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时、最小曲线半径应结合既有线特征和工程条件比选确定、困难条件下 按上述标准改建将引起巨大工程的小半径曲线可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改建方案。3,1 3.双线铁路两线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地段的平面曲线、宜设计为同心圆。双线同心圆和改建既有线的曲线半径可为零数 3,1,4,新建铁路不应设计复曲线,改建既有线在困难条件下,为减少改建工程,可保留复曲线、增建与之并行的第二线。如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也可采用复曲线,3,1.5。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三次抛物线型缓和曲线连接 缓和曲线的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工程条件确定,应优先采用表3、1,5,1规定的数值,但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不得小于表3,1 5、2规定的数值表3,1,5。1、缓和曲线长度.m.表3、1 5.2,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注,当采用表列数值间的曲线半径时 其相应的缓和曲线长度可采用线性内插值,并进整至10m,2.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的并行地段若采用表3 1 5,2规定的缓和曲线长度将引起较大工程时,可采用较短的缓和曲线.其长度应按实设曲线超高和不大于表3,1、5。3规定的超高顺坡率计算确定。并取10m的整倍数.特殊困难条件下可取整至1m,但不应小于20m 表3、1,5、3,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的并行地段最大超高顺坡率.注。当按表规定计算后的最大超高顺坡率太于2.时,采用2.v为路段设计速度.单位为km h。改建既有线在线路条件和建筑物限制等困难条件下、可在同一曲线的两端采用不等长的缓和曲线、3,改建既有线采用复曲线时。如两圆曲线的曲率差大于表3,1.5。4规定的数值.应设置中间缓和曲线。中间缓和曲线的长度应满足超高顺坡的要求,并根据计算确定.特殊困难条件下,可保留原复曲线.表3、1.5,4.复曲线可不设中间缓和曲线的两圆曲线的最大曲率差3,1。6,圆曲线和夹直线的长度不应小于表3、1,6规定的数值、表3,1.6。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注.括号内的数值为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方可采用的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的并行地段,特殊困难条件下。对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小于100km,h的地段有充分的技术经济依据时,圆曲线长度和夹直线长度可不受表3,1 6规定的数值限制.但不得小于25m.3、1、7,增建的第二线宜设在既有线的一侧,如需改换左右侧时.宜在曲线上或车站附近进行换侧。3,1,8.区间线路线间距及其加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地段的线间距不得小于表3。1 8,1规定的数值。表3、1.8、1 区间直线地段最小线间距 m、注,区间直线地段两单线铁路并行引入车站时的最小线间距,应根据装设信号机和通行超限货物列车情况.按需要计算确定。2.曲线地段的线间距加宽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曲线两端直线地段的线间距采用表3,1,8。1规定的数值时、曲线线间距加宽值应采用表3、1,8.2规定的数值,2、当曲线两端直线地段的线间距大于表3。1,8,1规定的数值时,曲线线间距加宽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式中、W.曲线地段线间距加宽值 mm。当小于或等于零时、可不加宽 Smin,直线地段最小线间距。m.采用表3、1 8.1规定的数值、W、直线地段为最小线间距时曲线地段的线间距加宽值、mm、采用表3。1,8 2规定的数值,S 曲线两端直线地段的线间距。m.表3,1,8 2,区间直线地段为最小线间距时曲线地段的线间距加宽值、mm,注。1。采用表列数值间的曲线半径时,曲线线间距加宽值可采用线性内插值 并进整至5mm.2,两单线铁路曲线线间距加宽值应根据装设信号机和通行超限货物列车情况,按实际需要计算确定、3 考虑双层集装箱运输需求的线路、曲线加宽应根据双层集装箱运输限界计算确定.3。两线并行地段的曲线线间距加宽值应采用加长内侧线缓和曲线长度的方法完成,内侧线缓和曲线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式中.Ln、内侧线缓和曲线长度,m。进整至10m Lw、外侧线缓和曲线长度 m,按本规范第3。1.5条的规定取值 Rn,内侧线曲线半径,m Rw、外侧线曲线半径 m 3,1。9。区间线路线间距变更方法及其相关的平面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车站两端和桥隧地段的线间距变更宜利用附近曲线完成.条件不具备时、可在第二线上采用反向曲线完成。2。相邻两线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时。如受本规范表3,1,6规定的圆曲线最小长度限制。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圆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表3 1 9规定的数值,表3,1,9。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可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3.相邻两线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若受曲线偏角限制难于采用本规范表3,1。6规定的圆曲线最小长度标准时 对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小于100km、h的地段,可采用较短的圆曲线长度,但不得小于20m 3,1 10,特大桥 大桥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必须设在曲线上时,宜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 明桥面桥不应设在反向曲线上.也不宜设在缓和曲线上。跨度大于40m或桥长大于100m的明桥面桥设在半径小于1000m的曲线上时,应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3 1、11.隧道宜设在直线上 如因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必须设在曲线上时 曲线宜设在洞口附近并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隧道不宜设在反向曲线上 3。1,12 车站的站坪长度应根据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正线数目.车站种类和车站布置形式等条件确定。一般可采用不小于表3 1。12规定的数值,困难条件下,站坪长度可按实际需要确定,表3、1.12、站坪长度。m、注,1。站坪长度未包括站坪两端竖曲线长度。2。如有其他铁路接轨时 站坪长度应根据需要计算确定 3、多机牵引时、站坪长度应根据机车数量及长度计算确定。4 会让站.越行站 中间站和区段站的站坪长度,除越行站。双线中间站两端按各铺一组18号道岔单渡线确定外.正线上其他道岔采用12号确定,当采用其他型号道岔时应另行计算确定,5,复杂中间站。区段站的站坪长度可按实际需要计算确定 3,1,13,车站正线的平面设计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区段站应设在直线上 特殊困难条件下 如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可设在曲线上、但其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表3,1、13规定的数值。中间站,越行站、会让站宜设在直线上 困难条件下需设在曲线上时,其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表3.1,13规定的数值,表3。1。13,车站平面最小圆曲线半径。m、2.改建车站时,特殊困难条件下、如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 可保留小于表3.1,13规定的曲线半径。3.横列式车站不应设在反向曲线上.纵列式区段站设在曲线上时,每一运行方向的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不应有反向曲线。4.车站曲线宜采用较小的偏角 5.车站咽喉区范围内的正线应设在直线上,车站咽喉区两端最外道岔及其他单独道岔 直向,至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长度。当路段设计速度大于120km,h时、不应小于4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25m,低于上述速度的其他线路不应小于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