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铁路与道路交叉5、1。铁路与道路立体交叉5 1。1。我国铁路2003年营业里程已达73000多公里。平交道口13000多处。年道口事故率。年均一处道口的事故次数,下同。在0,13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设置铁路与道路立体交叉是消除这种损失的主要途径,本次修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的有关规定、结合铁路运量逐年增加 行车速度逐渐提高的特点.为减少意外人身事故发生,确保行车安全 规定铁路与道路交叉。应当优先考虑设置立体交叉,努力减少平交道口的设置,铁路与道路立体交叉的形式有道路上跨铁路。道路下穿铁路与机动车道路上跨铁路和非机动车道路下穿铁路相结合等.各种交叉形式的适用条件不尽相同,工程投资差别也很大。设计时应区别不同情况。根据铁路与道路的性质 等级、交通量 地形条件。安全要求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因素确定、5.1。2、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为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一般能适应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均昼夜交通量2.5万辆以上,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 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均昼夜交通量1万,2、5万辆.为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港口.机场、专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 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快速路为城市大量 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其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里的快速路都是交通功能强,服务水平高,交通量大的骨干道路、进,出口实行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铁路和这些道路交叉如果采用平面交叉、当道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汽车通过道口需限速行驶。严重影响道路的交通功能,当道口处于关闭状态时.会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故规定铁路与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交叉、必须立体交叉、1,级铁路为路网干线。路段设计速度为120.200km.h.列车速度高.密度大、列车追踪间隔短。铁路与道路平面交叉的安全可靠性差,故规定 级铁路与公.道 路交叉、应设置立体交叉,2 二级公路的交通量虽没有一级公路那么大。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很快增长.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铁路与二级公路交叉应立体交叉。3。路段设计速度120km。h及以上的地段,列车速度高,密度大,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仅几分钟.铁路与道路平面交叉的安全可靠性差,故规定应设置立体交叉。4。1981年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联合发布的。铁路.公路,城市道路设置立体交叉的暂行规定。81,建发交字532号.对铁路.公路,城市道路交叉时设置立体交叉的折算交通量标准和投资划分以及固定资产划分.移交及维修管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个文件迄今仍是铁路。道路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协商铁路与道路交叉问题的重要依据,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上述,暂行规定。中关于铁路,公路。城市道路交叉时设置立体交叉的交通量标准明显偏低,需要修改,本条文表5.1,2,1规定的设置立体交叉的交通量标准是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小于等于100km,h地段 有人看守道口年道口事故率分别不大于0,025.0,035和0.050的道口折算交通量上限值,也就是说,道口折算交通量超过本条文表5 1、2 1规定的量值时、不设置立体交叉不足以保证道口事故率在控制范围以内.道路上的车辆 行人折合成标准车辆数的折合系数是以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GB,6389中的车辆换算系数为基础,考虑了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计算标准车种不同,将普通汽车与小客车换算系数分别计列 5,1 3.道路下穿铁路时。公路,厂外道路.城市道路的建筑限界在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 01,2003,公路线路设计规范,JTJ.011、94,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有明确的规定,下穿铁路的道路净空应符合相应标准和规范的规定,以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和铁路立交桥的结构安全 本条文表5。1.3中乡村道路下穿铁路时。乡村道路净空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的车辆装载高度.宽度加适当安全间距制定的,汽车及大型农机通道净高按大型货运汽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4m.再加上安全间距0.5m。共4,5m。特殊困难条件下按大型货运汽车挂车和大型拖拉机挂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3m,加安全间距0,5m,共3.5m.机耕和畜力车通道净高按收割机和大型拖拉机高度2,5m或畜力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2 5m.加安全间距0 5m,共3、0m.人行通道按人力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2m、加安全间距0.5m 共2.5m,通道净宽是按机动车辆装载宽度每侧加安全间距1,0,1.25m.非机动车辆装载宽度每侧加安全间距0,5 1,0m确定的.对于特殊情况下仅供人行的通道、净高可按2,0m加0,2m,安全距离共2,2m设计,有双层集装箱运输需求的铁路的建筑限界.应按满足双层集装箱运输要求的有关规定执行。除影响视线长度的障碍物。必要时还应增加桥孔,以满足道路视距长度要求,为防止通过铁路立交桥下的机动车辆 因装载过高而危害桥梁安全和造成车辆行车事故,应在立交桥两侧设置限高标志和限高防护架。并应符合 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和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5 1,5、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排泄是保证铁路、道路路基稳定和强度的必要条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路基排水的要求在铁路、道路路基设计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铁路与道路立体交叉的排水设计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考虑铁路排水与道路排水的整体配合和相互衔接.形成完整通畅的排水系统,5.1、6、铁路与道路立交的铁路桥或道路桥上应设置的安全防护设备.在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TB 10002、1.2005和有关道路桥涵设计规范中均有明确规定,应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