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第八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按照 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 加强中西医协同。科学规划、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 主要发挥地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均含中医医院,下同、以及代表区域医疗水平医院的牵头作用。原则上 委局属 管,医院.高校附属医院 省直属医院应当与城市医疗集团形成高层次合作关系,不牵头管理城市医疗集团网格、鼓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应当加强中医医院建设 落实其功能定位。保留其独立法人地位、第九条.设区的地市和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本区域医联体建设规划。根据地缘关系,人口分布、群众就医需求,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等因素、将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整合网格内医疗卫生资源.组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医联体 鼓励传染病、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纳入医联体网格管理、发挥医疗资源统筹优势.带动提升区域内传染病。精神疾病救治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自愿原则参加医联体 第十条、原则上,每个网格由一个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负责.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 诊断。治疗,营养 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三级医院 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和康复,护理等慢性病医疗卫生机构可以跨网格提供服务,鼓励在同一城市或者县域内.不同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间建立相互配合.有序竞争、科学发展的机制、保障患者就医自主选择权利,第十一条、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设立医联体管理专门机构 统筹医联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项目实施 人事安排.薪酬分配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第十二条。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制定医联体章程、规定牵头医院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各成员单位功能定位.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加强医联体党建工作 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 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第十三条,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整合设置公共卫生、财务 人力资源 信息和后勤等管理中心,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统一管理。统筹医联体内基础建设 物资采购和设备配置,主动控制运行成本.第十四条,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加强医联体内资源共享、通过设置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等中心,为医联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质化服务、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医联体内不同级别类别医疗卫生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第十五条.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行人员岗位管理,逐步实现医联体内人员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内多点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第十六条。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设置专门部门承担医联体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 会计核算、价格管理。资产管理。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工作,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加强医联体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第十七条,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加强信息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逐步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医联体网格内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为基层提供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服务 第十八条,医联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严格落实自身功能定位,落实急慢分治要求、牵头医院应当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主动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为患者提供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第十九条。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落实防治结合要求,做到防治服务并重 医联体内医院会同公共卫生机构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公共卫生职能 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作用.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共同做好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第二十条。医联体牵头医院应当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医联体内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努力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第二十一条.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内部应当建立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间双向转诊通道与平台,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标准、规范双向转诊流程 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第二十二条。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落实团队签约要求 由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师和医院专科医师组成团队 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团队签约服务、形成全科与专科联动,签约医生与团队协同 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工作机制,第二十三条、牵头医院负责医联体内医疗质量管理。按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区域内医疗质量同质化水平,第二十四条,牵头医院应当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成员单位的指导 通过专科共建,教育培训协同合作。科研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重点帮扶提升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第二十五条 加强医联体内药品,耗材供应保障,在医联体内推进长期处方.延伸处方 逐步统一药品耗材管理平台,实现用药目录衔接 采购数据共享 处方自由流动。一体化配送支付,同质化药学服务,在获得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 区 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医联体成员单位院内制剂可在医联体内调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