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形势 一、十一五 取得的成效.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推进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措施,多策并举.狠抓落实.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化、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一批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重点流域 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加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遏制 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得到保障。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圆满实现。全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和 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较好完成 专栏1.河南省环境保护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注1.按照10项因子评价、注2。工业源和生活源排放总量,专栏2。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全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省83个地表水环境质量断面好于,类的断面比例从44、6。提高到49 4。劣、类水质断面比例从39、7,降至26,5,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均值分别下降41.4、和61.7、省辖城市空气质量好于,级标准的天数均超过292天、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0,7,全省城市建成区声环境质量级别为较好。全省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天然本底涨落水平、总量减排任务顺利完成 2010年.全省工业和生活中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14,02 和17。59 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一五,减排任务,重点治理工程,2007年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目标,截至2010年年底 全省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46座,建成总规模为641、55万吨,日。配套管网长度4220、26公里。形成年化学需氧量减排能力63万吨 建成垃圾处理场124座,处理规模为3,27万吨。日 建成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工程56个,874个建制镇和1020个乡建设了垃圾转运站。初步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和农村卫生保洁制度,全省共有210台装机容量4265万千瓦燃煤机组建成脱硫设施.形成二氧化硫年减排能力65。52万吨,同时,对全省3615家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停产治理和深度治理。对电力。钢铁.化工。造纸等重污染行业的338家重点排污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审核,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17座、日处理医疗废物规模129吨。总处理规模8、3万吨、年的河南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和南阳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依法关闭取缔重污染企业5690家 其中全省共关停小火电机组978万千瓦、淘汰水泥落后产能5833万吨,提前3年实现了国家提出的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目标,关闭所有石灰法草类制浆生产线和3。4万吨。年以下的化学制浆生产线,全省造纸企业由1360家减少到161家、关闭淘汰耐火材料企业186家及制革、化工、印染。酿造企业101家.同时.开展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环评、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开展电力 煤化工行业发展.旅游区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环评。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发挥环评.调节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持续对全省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突出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重点整治了污染严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9个重点流域,15个重点区域。15个重点行业以及高速公路沿线国道两侧 郑西高铁河南段沿线。风景名胜区周围敏感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区域.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污染治理方式、在短期内有效解决了突出环境问题 改善了局部环境质量,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加强,积极落实、以奖代补、和,以奖促治,政策、共对211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解决了一批村庄的污水,垃圾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全面开展了生态示范建设工作,截至2010年年底 全省已创建28个国家级示范区,2个省级生态县 2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35个省级生态乡镇,7个国家级生态村,1029个省级生态村.全省有7个省辖市636个乡镇建立了乡镇环保机构或县.市.区,环境监察派驻机构,16593个行政村设置了专兼职环保人员、环保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省委 省政府批准组建了省环境保护厅 列入省政府组成部门,同时加强了各级环境保护机构建设,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牵头,15个部门组成的河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 投资6,7亿元。建成了,覆盖全省.功能完备 技术先进.标准一流。的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 环境监控能力实现历史性突破、建立了党委政府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出台了。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河南省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地方性法规和标准,实施了全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试点等环境经济政策 创新运用优化发电调度,大机组补偿小机组 发电量交易等措施推进落实、上大压小,政策 被国家称为,河南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开展了全省环境容量研究.污染源普查和,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中.终期评估等基础性工作,实施了淮河流域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环境科技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通过开展.中原环保世纪行。环境大接访,等各种活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二、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 时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环境保护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 国务院和省委 省政府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要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国务院制定下发的国发.2011,32号,国发,2011 35号文件,为我省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在环境基础设施和环保能力建设、政策机制先行先试等方面将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 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 三化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表明环境保护工作已经上升到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地位 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拥有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环境问题的高发期。资源环境矛盾的集中爆发期.人口多 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环境保护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一是污染减排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资源型产业比重较大。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污染防治水平仍然较低,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居全国前5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总量,城镇人口和能源消费持续增长,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刚性增加,污染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方面,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省自然资源禀赋较差。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局部已超出环境承载能力,传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新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改善环境质量的难度持续增加.三是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我省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阶段。突发性环境事件呈逐年增多趋势.特别是重金属 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电子垃圾等长期积累的环境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核能,生物。信息等新技术的发展。还将带来许多新的环境风险 环境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四是农村环境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薄弱.种植.养殖业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未能得到及时处置和有效利用,长期使用农药、化肥污染的土壤得不到及时修复.对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城市工业污染逐渐向农村地区转移 农村环境呈现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交织、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的状况、五是环境保护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我省环境保护能力标准化建设与国家要求差距较大、环境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滞后。应急保障和应对能力严重不足、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辐射污染等环境监测,监控能力较差、环境保护科研能力和水平较低.专业队伍力量不足,难以支撑日益繁重的环境管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