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农村与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生态省建设 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努力保障生态安全、以开展国家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试点为契机.全面落实.以奖促治 以奖代补,政策 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生活污水 垃圾.土壤污染等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定期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农村分散式供水水源地环境保护 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宣传教育 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强化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加快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提高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鼓励小城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居住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村庄采取低成本,分散式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系统建设。对城市和县城周边的村庄,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统筹布局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收运系统,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 大力推行清洁养殖。合理确定畜禽养殖规模。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 限养区和养殖区,改变人畜混居状况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鼓励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统一收集和治理污染物、完善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推广干清粪工艺 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发展清洁能源相结合,综合利用畜禽养殖粪便,控制农村面源污染,落实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确定的环境保护任务、控制面源污染。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政策引导,指导、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精准施肥和缓释.控释化肥等技术、到2015年.全省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0 以上。施配方肥比例达到40.以上,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 到2015年。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30,加强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合作和科研开发 切实提高化肥、农药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专栏1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和重点、整治范围。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对连片村庄统一综合整治.优先治理乡镇政府所在地,新农村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和工矿企业周边 风景名胜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总干渠两侧等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村庄 逐步在其他区域推进 到2015年 至少对2000个村庄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1。2015年度分别对693,407,400.300。200个村庄实施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整治重点.按照国家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主要支持内容 我省整治重点为 1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拆除.截污及隔离设施建设,标志设置等。对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根据取水点位置.供水量、取水方式不同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饮用水源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将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 居住分散的村庄建设小型人工湿地 无,微.动力处理设施 氧化塘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污水集中处理模式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80。采用污水分散处理模式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60。推行 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 发展循环农业.重点加快固液分离.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工程建设,强化畜禽养殖小区及畜禽散养密集区的污染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0,4、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对历史遗留的。无责任主体的农村工矿污染进行治理.特别是对工业企业.三废,排放导致的周边农村地区水源,居住区、农田污染进行治理.二 努力保障生态安全 推进生态示范建设.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 分区分类指导生态示范建设、到2015年.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市 1至2个。省级生态县,市。15个、省级生态乡镇500个、省级生态村3000个。开展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制定,创建河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着力推动郑州 漯河,南阳,新乡.济源等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推进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 伏牛山地生态区 太行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建设。构建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形成、四区两带,的区域生态格局、以维护重要生态功能为导向,整合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优先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和淮河源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恢复。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监测和评估,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环境管理机制.引导产业生态转型、鼓励部分生态退化严重地区人口转移,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监管水平 开展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科学规划发展自然保护区,强化对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的管理。严格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开发建设的监管、2012年年底前完成商城大别山金刚台自然保护区由省级向国家级升格的申报工作。到2015年,完成一批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任务 进一步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制定,河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以生物多样性丰富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主要资源开发区为重点、保护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3,61、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完成南阳市,信阳市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与生物多样性评估工作,初步建立符合省情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防治外来入侵物种、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加强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定和完善矿山等自然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制度和技术规范.推动落实生态功能区划、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区划对资源开发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推进矿山环境治理,促进新老矿山的生态恢复,加强对水电等资源开发以及公路 铁路,输油、气.管道等建设的生态环境监管.强化对旅游开发活动的环境保护 加大旅游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对生态敏感区域旅游开发项目的环境监管.专栏12.生态保护重点任务.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依托山体、河流 干渠等生态空间.推进构建四区两带区域生态网络.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 桐柏大别山地和伏牛山地重要生态功能区.在豫西南连绵起伏的山地丘陵地区推进实施退耕还林 生态移民.天然林保护 加强长江,淮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 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太行重要生态功能区、推进太行山区绿化,改善植被和生态现状。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平原生态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推进实施平原沙化治理及防护林工程.减少风沙危害、调节气候、涵养水土。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 加强黄河湿地保护.全面推进实施沿黄滩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沿堤防护林带 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加强植树造林、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沿线两侧宽防护林带和高标准农田林网的建设,生态创建,到2015年,实现生态省建设阶段性目标、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市 1至2个,省级生态县 市,15个、省级生态乡镇500个,省级生态村3000个 自然保护区建设 系统调查全省自然保护区范围、类型.主要保护对象、管理状况等 建立自然保护区基础数据库 绘制河南省自然保护区分布图,构建全省自然保护区GIS管理系统,完成一批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任务,三.积极推进土壤环境保护,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以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 蔬菜基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进行耕地土壤环境安全性评估和等级划分.划定耕地土壤环境保护区 建设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耕地土壤环境监管,开展定期监测 巡查。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妥善处置土壤污染突发事件。强化土壤污染物来源控制、控制重金属 有毒化学品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从严控制污水灌溉和污泥农用,严禁利用含重金属 难降解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灌溉农田.开展污灌区土壤环境定期检测。污水处理厂污泥 河道清淤底泥等未经检测和安全处理.禁止向农田直接施用,对长期或大量施用污泥的耕地土壤开展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和跟踪监测、严格污染土壤风险管控、加强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管理 对污染耕地实行分级利用.污染严重不宜作为耕地的,停耕停种.强化污染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对污染土壤使用权变更或开发利用为其他用地的、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污染土壤环境调查 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建立污染场地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 以新增工业建设用地为重点.建立土壤环境强制调查制度 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