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图根控制测量5 2,1。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应符合表5 2,1的规定。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5 2、2。图根控制点和高等级控制点的密度应以符合测图需要为原则 每幅图控制点的数量宜符合表5 2.2的规定。图根平面控制5,2 3。图根点平面测量可采用GPS.RTK,极坐标法.交会法和图根导线等方法布设,在各等级控制点下加密图根点、宜以附合方式发展但不宜超过二次附合。在难以布设附合导线的地区.可布设成支导线 图根点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3.1的规定 图根导线的边长应采用测距仪单向施测一测回,一测回应进行二次读数.其读数较差应小于10mm。测距边应加入气象和仪器常数改正、对于1,500或1。1000测图,附合导线长度可放宽至表5,2,3。1规定值的1 5倍.附合导线边数不宜超过15条 方位角闭合差不应大于.40。n,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0 5mm 导线长度短于表5,2,3、1规定的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图根支导线一般不设在难以布设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困难地区 图根支导线的长度不应超过表5,2.3、1中规定长度的1。2,边数不宜多于3条,水平角应使用DJ6级经纬仪施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大于40 边长应采用测距仪单向施测一测回,2,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测量时,应在等级控制点或一次附合图根点上进行。且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3,2的规定。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所测的图根点,不应再次发展,3,全站仪测图的测距长度应符合表5 2、3,3的规定 4.图根解析补点、可采用有检核的测边交会和测角交会.交会角应为30,150 交会边长不宜超过图上0、5m、分组计算所得的坐标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5、GPS图根控制测量宜采用GPS.RTK方法直接测定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采用GPS,RTK方法的作业半径不宜超过5km,对每个图根点均应进行同一参考站或不同参考站的两次独立测量 其平面成果较差应符合本规范第5.2.1条的规定、图根高程控制5、2,4.图根点高程控制可采用图根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图根点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图根水准可沿图根点布设为附合路线。闭合路线或结点网,图根水准测量应起讫于不低于四等精度的高程控制点.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 2。4.1的规定,当水准路线布设成支线时 应采用往返观测.其路线长度不应大于2。5km.当水准路线组成单结点时,各段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3.7km。2 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4,2的规定。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附合路线长度不应大于5km 布设成支线不应大于2.5km。仪器高和觇标高的量测应精确至1mm 路线应起闭于不低于四等精度的高程控制点,5.2.5 当图根点密度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可采用支导线 极坐标法,自由设站法等方法增设测站点,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点位精度的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 6、支导线和极坐标法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5。2 3条的规定,采用自由设站法测量时.观测的已知点数不应少于2个,水平角、距离各观测一测回、其半测回较差不应大于30 测距读数较差不应大于10mm.自由设站法测量各方向解算水平角与观测水平角的差值,按测图比例尺 1,500不应大于40 1,1000和1,2000不应大于20,5,2,6,图根控制测量内业计算的角度取值应精确至1,边长或坐标取值应精确至0,001m,坐标成果。高程成果取值应精确至0、0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