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三角高程测量4、3。1、三角高程测量宜在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成高程网或高程导线。4。3 2,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2的规定。4,3、3.三角高程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3的规定.4 3,4,垂直角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垂直角观测的操作执行,应首先在垂直度盘的一个位置上,将望远镜中丝或上。中、下三丝依次照准该组的每一个目标并进行垂直度盘读数。然后纵转望远镜 应依中丝或下.中 上三丝的照准次序进行垂直度盘另一位置的观测。即完成该组中每一方向一测回的操作。2,盘左、盘右两位置照准目标时,目标的成像应位于垂直丝左、右附近的对称位置,同一方向照准的部位应一致.用三丝法观测时。应纵转望远镜前后,水平丝照准一律应按上,中.下丝的次序进行。3。在进行垂直角观测前。应将照准部水准器整置水平。在每次进行垂直度盘读数以前.应将垂直度盘上的气泡严格居中,电子经纬仪、全站仪在观测前应严格将照准部长水准器置平。其偏离中心位置不得超过一格,4、垂直角和指标差的计算公式,因垂直度盘刻划形式确定,DJ2型,T2。010。仪器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L,盘左读数 R 盘右读数、α 垂直角、i,指标差 5 宜直接使用天顶距计算高差,全站仪在输入各项改正参数后、可直接从显示屏上读取观测高差,4,3、5.三角高程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测距仪有对中杆时可直接读取仪器高,无对中杆时应采用卡尺或直角钢尺等特制工具量取仪器高和觇牌高。观测前后应各量测一次并取值至1mm、应取其平均值作为记录高度,2,三角高程垂直角观测应选择在气候条件良好 成像稳定的时间进行,不应在雨,雾,风,阳光照射下抢测、3,观测顺序为前视时。应先测距后观测垂直角 后视时,应先观测垂直角后测距。有条件时,可争取在相同时间段内完成垂直角的对向观测、4,照准目标应清晰可辨,观测时其视线应离开障碍物1、5m以上。5,测距时。气压计应置平。并应防曝晒、温度计应悬挂在离地面1,5m以上的地方,如使用干湿温度计时 应按说明书规定的要求使用。6,垂直角观测宜用特制的觇牌作为观测目标 7,垂直角观测宜采用中丝法观测三测回,每测回指应用中丝分别照准觇牌的上、下缘并正倒镜各测一次 垂直角应取上,下缘读数的平均值,觇牌高应量至觇牌中心。4,3 6。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往返测的高差。应按下式进行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改正.式中.r.地球曲率及折光差的改正数,m,R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当纬度35。时,取6369km、S。测距边水平距离 m,K、折光系数,取0、13,2.外业原始记录和起算数据均应进行严格检查,采用电子记录方式时。应打印出原始观测数据检查校对 应计算对向观测高差较差。附合或环形闭合差。并应符合本规范表4,3,2的规定、3、平差前,应按本规范式,4.2,12、2,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4.各等级高程网,应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5、高程成果的取值应精确至1mm、4。3。7、三角高程测量每千米高差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和全中误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用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计算每千米高差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式中,M.每千米高差测量偶然中误差 mm,d、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S 测距边水平距离,km。n,d的个数.2 用附合或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高差测量的全中误差。式中。Mw,每千米高差测量全中误差 mm、fh。附合或环形闭合差,mm、S。每个闭合环。附合。长度,km,N 闭合环、附合,的个数。4,3 8,高程网平差宜使用计算机软件,单一路线平差可按边长成比例配赋、用于平差计算的软件应符合本规范第1,0.4条的规定 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应进行核对 4、3,9,内业计算值取位应精确至1mm、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