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平面布局4.2.1,综合管廊的布置应以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布置为依据。以城市道路为载体.既要满足现状需求.又能适应城市远期发展,4 2,2、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按照我国目前的规划编制情况,城市给水,雨水、污水,供电。通信、燃气 供热,再生水等专项规划基本由专业部门编制完成,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原则上以上述专项规划为依据确定综合管廊的布置及入廊管线种类。并且在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过程中对上述专项规划提出调整意见和建议,对于上述专项规划编制不完善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考虑各专业管线现状情况和远期发展需求综合确定.并建议同步编制相关专项规划。4,2。3、综合管廊与地下交通 地下商业。地下人防设施等地下开发利用项目在空间上有交叉或者重叠时 应在规划,选线,设计,施工等阶段与上述项目在空间上统筹考虑,在设计施工阶段宜同步开展.并预先协调可能遇到的矛盾.4。2,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可以做到,统一规划 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减少道路重复开挖的频率、集约利用地下空间,但是由于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设的初期一次性投资较大,不可能在所有道路下均采用综合管廊方式进行管线敷设.结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相关规定,在传统直埋管线因为反复开挖路面对道路交通影响较大.地下空间存在多种利用形式.道路下方空间紧张,地上地下高强度开发,地下管线敷设标准要求较高的地段 以及对地下基础设施的高负荷利用的区域、适宜建设综合管廊 4.2,6、综合管廊由于配套建有完善的监控预警系统等附属设施,需要通过监控中心对综合管廊及内部设施运行情况实时监控、保证设施运行安全和智能化管理、监控中心宜设置控制设备中心。大屏幕显示装置、会商决策室等,监控中心的选址应以满足其功能为首要原则,鼓励与城市气象 给水.排水,交通等监控管理中心或周边公共建筑合建.便于智慧型城市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