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住,院,部7.5 1、普通病区应符合下列要求,1 普通病区的病房应能开窗,有纱窗,通风 2。设置普通空调时,冬季温度宜在20,以上.夏季温度不宜高于27,应有新风供应和排风。系统规模不宜过大.3,病区的换药室。处置室,配餐室.污物室 污洗室.公用卫生间等、应设排风、排风口的布置不应使局部空气滞留,排风换气次数宜为10次。h 15次.h.7.5。2.产科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分娩室及准备室。淋浴室。恢复室等相关房间设空调系统时 应能24h连续运行,2,分娩室宜采用新风空调系统 3。新生儿室室内温度全年宜保持22、26,早产儿室、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和免疫缺陷新生儿室,室内温度全年宜保持24。26 噪声不宜大于45dB、A 4 早产儿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免疫缺陷新生儿室宜为,级洁净用房、7、5。3.监护病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温度在冬季不宜低于24 夏季不宜高于27、2。采用普通空调系统时 宜采用连续运行.并应符合本规范第7.1,10条和第7、1,11条的规定、相对湿度宜为40 65 噪声不应大于45dB,A,宜采用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送风气流不宜直接吹向头部。每张病床均不应处于其他病床的下风侧,排风。或回风,口应设在床头附近、3.采用洁净用房的宜用.级标准设计、宜设置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病房对走廊或走廊对外界宜维持不小于5Pa的正压,7。5.4,血液病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治疗期血液病房应选用、级洁净用房.恢复期血液病房宜选用不低于,级洁净用房 应采用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方式。级病房应在包括病床在内的患者活动区域上方设置垂直单向流,其送风口面积不应小于6m2。并应采用两侧下回风的气流组织 如采用水平单向流、患者活动区应布置在气流上游.床头应在送风侧,2.各病房的净化空调系统应采用独立的双风机并联 互为备用,24h运行 3,送风应采用调速装置。应至少设两档风速 患者活动或进行治疗时,工作区截面风速不应低于0.20m、s 患者休息时不应低于0.12m,s.室内温度冬季不宜低于22。相对湿度不宜低于45 夏季不宜高于27,相对湿度不宜高于60,噪声应小于45dB,A 4.与相邻并相通房间应保持5Pa的正压。7.5 5,烧伤病房应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选用洁净用房。采用洁净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重度,含,以上烧伤患者的病房应采用在病床上方集中布置送风风口.送风面积应为病床外的四条周边各延30cm或以上,并应按,级洁净用房换气次数计算,有特殊需要时可按.级洁净用房换气次数计算.其辅助用房和重度以下烧伤患者的病房可分散设置送风口 宜按,级洁净用房换气次数计算 2.各病房净化空调系统应设置备用送风机,并应确保24h不间断运行,应能根据治疗过程要求调节温度、湿度、3 对于多床一室的、级烧伤病房,每张病床均不应处于其他病床的下风侧,温度全年宜为24,26、相对温度冬季不宜低于40,夏季不宜高于60。室内温湿度可按治疗进程要求进行调节.4、重度,含,以上烧伤患者的病房宜设独立空调系统。室内温湿度可按治疗进程要求进行调节,温度最高可调至32。湿度最高可调至90,5 与相邻并相通房间应保持5Pa的正压,6,病区内的浴室.卫生间应设置排风装置,同时应设置与排风机相连锁的密闭风阀,7,病房噪声不应大于45dB.A.7。5.6 过敏性哮喘病室应符合下列要求.1。可采用洁净用房。2。噪声不应大于45dB A。温湿度应相对稳定,全年温度宜为25,1 相对湿度宜为50,与相邻并相通房间应保持5Pa的正压 7。5、7。解剖室 标本制作室.太平间应符合下列要求.1。非传染病尸体解剖室,标本制作室应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应采用专用解剖台或在室内均匀布置下排风口。排风应直接排到室外 2、解剖室的空调应采用全新风独立系统,可配合采用专用排风解剖台.3,当标本制作室和保管室为同一空调系统时,应能根据各室的温度条件独立控制 4.太平间应有足够的通风 设机械排风时应维持负压,7 5。8.负压隔离病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用自循环空调系统,换气次数10次,h.12次 h,新风可集中供给。空气传染的特殊呼吸道患者的病房应采用全新风系统。2、送风的末级过滤器宜用高中效过滤器,回。排 风口应设无泄漏的负压高效排风装置,3。宜在床尾或床侧及床尾各设一送风口,回风口宜设在床头侧下方 4,病房入口应设缓冲室、病区走廊入口宜设缓冲室,卫生间内应设无泄漏的负压高效排风装置、5、病房对缓冲间,缓冲间对走廊应保持5Pa负压差 病房内应向卫生间保持定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