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 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方法、年多个样法取样A,0、1、本方法适用于具有10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A,0。2,计算降雨历时采用5min,10min、15min.20min 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共9个历时、计算降雨重现期宜按0.25年,0、33年、0、5年.1年.2年,3年 5年,10年统计。资料条件较好时 资料年数,20年。子样点的排列比较规律,也可统计高于10年的重现期,A。0,3.取样方法宜采用年多个样法。每年每个历时选择6个,8个最大值.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子样按大小次序排列。再从中选择资料年数的3倍。4倍的最大值,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A,0、4,选取的各历时降雨资料.应采用频率曲线加以调整 当精度要求不太高时.可采用经验频率曲线,当精度要求较高时 可采用皮尔逊,型分布曲线或指数分布曲线等理论频率曲线,根据确定的频率曲线。得出重现期 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三者的关系 即P。i、t关系值、A,0,5。根据P、i,t关系值求得b.m、A1。C各个参数。可用解析法,图解与计算结合法或图解法等方法进行 将求得的各参数代入.即得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 A。0,6,计算抽样误差和暴雨公式均方差.宜按绝对均方差计算,也可辅以相对均方差计算,计算重现期在0。25年 10年时、在一般强度的地方。平均绝对方差不宜大于0。05mm min。在较大强度的地方 平均相对方差不宜大于5.年最大值法取样A 0,7、本方法适用于具有20年以上自记雨量记录的地区,有条件的地区可用30年以上的雨量系列,暴雨样本选样方法可采用年最大值法 若在时段内任一时段超过历史最大值,宜进行复核修正。A,0,8,计算降雨历时采用5min.10min,15min 20min,30min 45min.60min、90min,120min 150min 180min共十一个历时、计算降雨重现期宜按2年。3年、5年、10年,20年、30年。50年、100年统计 A、0。9.选取的各历时降雨资料,应采用经验频率曲线或理论频率曲线加以调整。一般采用理论频率曲线,包括皮尔逊。型分布曲线 耿贝尔分布曲线和指数分布曲线,根据确定的频率曲线 得出重现期,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三者的关系,即P,i。t关系值 A 0。10,根据p,i。t的关系值求得A1、b,C。n各个参数,可采用图解法、解析法,图解与计算结合法等方法进行 为提高暴雨强度公式的精度 一般采用高斯。牛顿法,将求得的各个参数代入,即得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A.0。11、计算抽样误差和暴雨公式均方差 宜按绝对均方差计算 也可辅以相对均方差计算 计算重现期在2年.20年时,在一般强度的地方.平均绝对方差不宜大于0、05mm.min,在较大强度的地方、平均相对方差不宜大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