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 非煤露天矿边坡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1016-2014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制构件生产质量验收规程 T/GZBC 10-2019
  •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JGJ/T 194-2009
  •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CJJ/T 253-2016
  •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JGJ 311-2013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97-87
  •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901-2013
  •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755-2012
  • 城镇给水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CJJ 224-2014
  • 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YB 9257-1996
15.2 施工监测15。2,1 施工监测应编制专项施工监测方案。15.2、2。施工监测点布置应根据现场安装条件和施工交叉作业情况、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应力传感器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况需要布置于结构受力最不利部位或特征部位,变形传感器或测点宜布置于结构变形较大部位 温度传感器宜布置于结构特征断面.宜沿四面和高程均匀分布.15,2。3 钢结构工程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应符合表15 2 3的规定 15,2,4,变形监测方法可按表15。2 4选用。也可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监测、应力应变宜采用应力计,应变计等传感器进行监测。表15.2,3。钢结构工程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注、1。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指相对于邻近基准的中误差。2,特定方向的位移中误差.可取表中相应点位中误差的1 作为限值 3,垂直位移监测 可根据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或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确定监测精度等级。表15。2.4。变形监测方法的选择15、2、5 监测数据应及时采集和整理.并应按频次要求采集、对漏测、误测或异常数据应及时补测或复测.确认或更正 15 2、6。应力应变监测周期。宜与变形监测周期同步 15、2,7。在进行结构变形和结构内力监测时,宜同时进行监测点的温度、风力等环境量监测,15、2,8、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监测数据分析可采用图表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和建模分析等方法 15,2。9.需要利用监测结果进行趋势预报时,应给出预报结果的误差范围和适用条件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