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地裂缝11.4.1、本节适用于由构造.地震,地面沉降或人工采空等原因造成的长距离地裂缝的岩土工程勘察.地裂缝包括在地表出露的地裂缝和未在地表出露的隐伏地裂缝 11、4,2。地裂缝勘察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1,搜集研究区域地质条件及前人的工作成果资料、查明地裂缝的性质。成因,形成年代,发生发展规律、2、调查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地质背景,研究其与地裂缝之间的关系、对有显著特征的地层、可确定为勘探时的标志层,3 调查场地的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情况.研究其与地裂缝之间的关系.4。调查场地的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开采及水位变化情况、研究其与地裂缝之间的关系 5。调查场地人工坑洞分布及地面沉降等情况,研究其与地裂缝之间的关系、6.查明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具体位置,出露情况。延伸长度 产状、上下盘主变形区和微变形区的宽度.次生裂缝发育情况,7、查明地裂缝形态,宽度、充填物.充填程度、8,查明地裂缝的活动性,活动速率 不同位置的垂直和水平错距,9 查明地裂缝对既有建,构、筑物的破坏情况及针对地裂缝破坏所采取工程措施的成功经验、10、对地裂缝进行长期监测。11.4 3,地裂缝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裂缝勘察宜采用地质调查与测绘 槽探,钻探、静力触探 物探等综合方法。2,每个场地勘探线数量不宜少于3条.勘探线间距宜为20m,50m、在线路通过位置应布置勘探线.3,地裂缝每一侧勘探点数量不宜少于3个.勘探线长度不宜小于30m 对埋深30m以内标志层错断,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4m 对埋深20m以下标志层错断,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10m,4,勘探孔深度应能查明主要标志层的错动情况、并达到主要标志层层底以下5m 5,物探可采用人工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并应对场地异常点进行钻探验证,11 4,4、地裂缝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地质图中应标明地裂缝在地面的位置,延伸方向及相应的坐标,分出主变形区和微变形区,2 工程地质剖面图中应标明地裂缝的倾向 倾角及主变形区和微变形区.3,评价地裂缝的活动性及活动速率,预估地裂缝在工程设计周期内的最大变形量.4 提出减缓或预防地裂缝活动的措施。5。地上工程不宜建在地裂缝上、应根据其重要程度建议合理地避让距离 必须建在地裂缝上时,应建议需采取的工程措施、6.地下工程宜避开地裂缝.应根据其分布情况建议合理地避让距离、无法避开时,宜大角度穿越、并应建议需采取的工程措施。对于活动地裂缝.尚应建议工程线路的通过方式 7。应评价地裂缝对工程开挖 隧道涌水的影响.建议需采取的工程措施。8,提出对工程结构和地裂缝进行长期监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