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冷源与热源8。1 一般规定8,1,1,供暖空调冷源与热源应根据建筑物规模.用途.建设地点的能源条件。结构,价格以及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的相关规定等 通过综合论证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可供利用的废热或工业余热的区域、热源宜采用废热或工业余热.当废热或工业余热的温度较高、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时.冷源宜采用吸收式冷水机组.2,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冷,热源宜利用浅层地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当采用可再生能源受到气候等原因的限制无法保证时、应设置辅助冷,热源,3。不具备本条第1 2款的条件,但有城市或区域热网的地区.集中式空调系统的供热热源宜优先采用城市或区域热网 4.不具备本条第1。2款的条件。但城市电网夏季供电充足的地区,空调系统的冷源宜采用电动压缩式机组,5,不具备本条第1款,4款的条件 但城市燃气供应充足的地区 宜采用燃气锅炉 燃气热水机供热或燃气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供冷.供热。6.不具备本条第1款。5款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燃煤锅炉 燃油锅炉供热、蒸汽吸收式冷水机组或燃油吸收式冷,温 水机组供冷 供热.7.夏季室外空气设计露点温度较低的地区、宜采用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作为空调系统的冷源.8,天然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当建筑的电力负荷,热负荷和冷负荷能较好匹配,能充分发挥冷,热 电联产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并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宜采用分布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9,全年进行空气调节,且各房间或区域负荷特性相差较大.需要长时间地向建筑物同时供热和供冷.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供冷,供热。10,在执行分时电价。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低谷电价能够明显起到对电网、削峰填谷、和节省运行费用时,宜采用蓄能系统供冷供热.11。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干旱缺水地区的中 小型建筑宜采用空气源热泵或土壤源地源热泵系统供冷 供热,12,有天然地表水等资源可供利用 或者有可利用的浅层地下水且能保证100.回灌时、可采用地表水或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供冷.供热。13.具有多种能源的地区,可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 8.1.2,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1。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非常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当冬季电力供应充足,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电锅炉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时。2 无城市或区域集中供热.且采用燃气,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3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且其发电量能够满足直接电热用量需求的建筑、4 冬季无加湿用蒸汽源,且冬季室内相对湿度要求较高的建筑,8.1。3 公共建筑群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区域供冷系统。1 需要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的容积率较高。且整个区域建筑的设计综合冷负荷密度较大,2 用户负荷及其特性明确。3。建筑全年供冷时间长、且需求一致 4 具备规划建设区域供冷站及管网的条件、8 1。4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分散设置的空调装置或系统。1.全年需要供冷.供暖运行时间较少 采用集中供冷,供暖系统不经济的建筑 2.需设空气调节的房间布置过于分散的建筑。3,设有集中供冷.供暖系统的建筑中。使用时间和要求不同的少数房间。4 需增设空调系统,而机房和管道难以设置的既有建筑,5、居住建筑、8 1、5。集中空调系统的冷水、热泵,机组台数及单机制冷量。制热量、选择,应能适应空调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机组不宜少于两台,当小型工程仅设一台时,应选调节性能优良的机型,并能满足建筑最低负荷的要求,8.1 6。选择电动压缩式制冷机组时。其制冷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环保的规定、8,1,7 选择冷水机组时,应考虑机组水侧污垢等因素对机组性能的影响、采用合理的污垢系数对供冷.热 量进行修正,8.1 8。空调冷、热 水和冷却水系统中的冷水机组。水泵,末端装置等设备和管路及部件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其额定工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