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集中供暖系统热计量与室温调控5、10,1.集中供热热量计量要求。强制性条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热计量装置、计量的目的是促进用户自主节能 室温调控是节能的必要手段、供热企业和终端用户间的热量结算,应以热量表作为结算依据 用于结算的热量表应符合相关国家产品标准,且计量检定证书应在检定的有效期内、5,10 2.热量计量装置设置及热计量改造、热源.换热机房热量计量装置的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一次管网的回水管上.因为高温水温差大、流量小,管径较小、可以节省计量设备投资,考虑到回水温度较低 建议热量测量装置安装在回水管路上,如果计量结算有具体要求。应按照需要选择计量位置.用户热量分摊计量方式是在楼栋热力入口处,或换热机房.安装热量表计量总热量。再通过设置在住宅户内的测量记录装置 确定每个独立核算用户的用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进而计算出用户的分摊热量,实现分户热计量,近几年供热计量技术发展很快。用户热分摊的方法较多.有的尚在试验当中,本文仅依据目前相关的标准规范。即,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 173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列出了他们所提到的用户热分摊方法,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正文和条文说明中以及在条文说明中提出的用户热分摊方法有,散热器热分配计法。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和户用热量表法、1,散热器热分配计法,适用于新建和改造的各种散热器供暖系统。特别适合室内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改造为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该方法不适用于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散热器热分配计法只是分摊计算用热量,室内温度调节需安装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散热器热分配计法是利用散热器热分配计所测量的每组散热器的散热量比例关系 来对建筑的总供热量进行分摊,热分配计有蒸发式.电子式及电子远传式三种。后两者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散热器热分配计法适用于新建和改造的散热器供暖系统 特别是对于既有供暖系统的热计量改造比较方便、灵活性强。不必将原有垂直系统改成按户分环的水平系统、采用该方法时必须具备散热器与热分配计的热耦合修正系数.我国散热器型号种类繁多,国内检测该修正系数经验不足.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关于散热器罩对热分配量的影响。实际上不仅是散热器热分配计法面对的问题,其他热分配法如流量温度分摊法、通断时间面积分摊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2,流量温度法,适用于垂直单管跨越式供暖系统和具有水平单管跨越式的共用立管分户循环供暖系统,该方法只是分摊计算用热量 室内温度调节需另安装调节装置.流量温度法是基于流量比例基本不变的原理。即,对于垂直单管跨越式供暖系统,各个垂直单管与总立管的流量比例基本不变。对于在入户处有跨越管的共用立管分户循环供暖系统。每个入户和跨越管流量之和与共用立管流量比例基本不变,然后结合现场预先测出的流量比例系数和各分支三通前后温差 分摊建筑的总供热量,由于该方法基于流量比例基本不变的原理、因此现场预先测出的流量比例系数准确性就非常重要。除应使用小型超声波流量计外.更要注意超声波流量计的现场正确安装与使用、3。通断时间面积法,适用于共用立管分户循环供暖系统,该方法同时具有热量分摊和分户室温调节的功能,即室温调节时对户内各个房间室温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调节而不实施对每个房间单独调节 通断时间面积法是以每户的供暖系统通水时间为依据。分摊建筑的总供热量,该方法适用于分户循环的水平串联式系统、也可用水平单管跨越式和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选用该分摊方法时、要注意散热设备选型与设计负荷要良好匹配,不能改变散热末端设备容量.户与户之间不能出现明显水力失调 不能在户内散热末端调节室温,以免改变户内环路阻力而影响热量的公平合理分摊,4、户用热量表法。该系统由各户用热量表以及楼栋热量表组成,户用热量表安装在每户供暖环路中 可以测量每个住户的供暖耗热量,热量表由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计算器组成。根据流量传感器的形式 可将热量表分为,机械式热量表、超声波式热量表、电磁式热量表.机械式热量表的初投资相对较低,但流量传感器对轴承有严格要求。以防止长期运转由于磨损造成误差较大.对水质有一定要求、以防止流量计的转动部件被阻塞、影响仪表的正常工作 超声波热量表的初投资相对较高,流量测量精度高,压损小.不易堵塞。但流量计的管壁锈蚀程度 水中杂质含量,管道振动等因素将影响流量计的精度,有的超声波热量表需要直管段较长,电磁式热量表的初投资相对机械式热量表要高,但流量测量精度是热量表所用的流量传感器中最高的、压损小.电磁式热量表的流量计工作需要外部电源,而且必须水平安装、需要较长的直管段。这使得仪表的安装、拆卸和维护较为不便,这种方法也需要对住户位置进行修正。它适用于分户独立式室内供暖系统及分户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但不适合用于采用传统垂直系统的既有建筑的改造。在采用上述不同方法时,对于既有供暖系统。局部进行温室调控和热计量改造工作时。要注意系统改造时是否增加了阻力 是否会造成水力失调及系统压头不足.为此需要进行水力平衡及系统压头的校核。考虑增设加压泵或者重新进行平衡调试,总之。随着技术进步和热计量工程的推广.还会有新的热计量方法出现、国家和行业鼓励这些技术创新,以在工程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后。再加以补充和修订 5。10.3,热量表选型及安装要求,本条文规定对用于热量结算的热源,换热机房及楼栋热量表,以及用于户间热量分摊的户用热量表的选型。不能简单地按照管道直径直接选用。而应根据系统的设计流量的一定比例对应热量表的公称流量确定、供暖回水管的水温较供水管的低。流量传感器安装在回水管上所处环境温度也较低,有利于延长电池寿命和改善仪表使用工况,曾经一度有观点提出热量表安装在供水上能够测量防止用户偷水。其实不然、热量表无论是装在供水管上还是回水管上都不能防止偷水现象,热量表装在供水管上既不能测出偷水量,也不能挽回多少偷水损失 还令热量表的工作环境变得恶劣,5 10、4,供暖系统室温调控及恒温控制阀选用和设置要求。当采用没有设置预设阻力功能的恒温控制阀时.双管系统如果超过5层将会有较大的垂直失调,因此,在这里提出对于超过5层的垂直双管系统 宜采用带有预设阻力功能的恒温控制阀,5.10 5.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室内温度控制方法。室温可控是分户热计量、实现节能,保证室内热舒适要求的必要条件.也有将温度传感器设在总回水处感知回水温度间接控制室温的做法,控制系统比较简单,但地面被遮盖等情况也会使回水温度升高 同时回水温度为各支路回水混合后的总体反映,因此回水温度不能直接和正确反映室温 会形成室温较高的假象 控制相对不准确.因此推荐将室温控制器设在被控温的房间或区域内 以房间温度作为控制依据、对于不能感受到所在区域的空气温度 如一些开敞大堂中部 可采用地面温度作为控制依据.室温控制器应设在附近无散热体。周围无遮挡物,不受风直吹。不受阳光直晒、通风干燥、周围无热源体、能正确反映室内温度的位置.不宜设在外墙上.设置高度宜距地面1,2m,1 5m,地温传感器所在位置不应有家具,地毯等覆盖或遮挡.宜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的位置,且在两个管道之间、热电式控制阀,以下简称热电阀,是依靠驱动器内被电加热的温包膨胀产生的推力推动阀杆关闭流道,信号来源于室内温控器、热电阀相对于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常采用的电动两通阀,其流通能力更适合于小流量的地面供暖系统使用、且具有噪声小、体积小 耗电量小.使用寿命长.设置较方便等优点,因此在以住宅为主的地面供暖系统中推荐使用,分环路控制和总体控制都可以使用,分环路且拟采用内置温包型自力式恒温控制阀控制时.可将各环路加热管在房间内从地面引高至墙面一定高度安装恒温阀,安装恒温阀的局部高点处应有排气装置、如直接安装在分水器进口总管上,内置温包的恒温阀头感受的是分水器处的较高温度.很难感知室温变化.一般不予采用.对需要温度信号远传的调节阀。也可以采用远程调控式自力式温度控制阀,但由于分环路控制时需要的硬质远传管道较长难以实现 一般仅在区域总体控制时使用.将温控器设在分。集水器附近的室内墙面、但通常远程式自力式温度控制器关闭压差较小,需核定关闭压差的大小,必要时需采用自力式压差阀保证其正常动作,5,10 6。热计量供暖系统相关要求.变流量系统能够大量节省水泵耗电 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变流量系统的末端.热力入口 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定流量阀,是不妥的.当系统根据气候负荷改变循环流量时、我们要求所有末端按照设计要求分配流量,而彼此间的比例维持不变。这个要求需要通过静态水力平衡阀来实现。当用户室内恒温阀进行调节改变末端工况时.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具有定流量特性,对改变工况的用户作用相抵触.对未改变工况的用户能够起到保证流量不变的作用 但是未变工况用户的流量变化不是改变工况用户.排挤。过来的。而主要是受水泵扬程变化的影响、如果水泵扬程有控制 这个、排挤.影响是较小的。所以对于变流量系统。不应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水力平衡调节.压差控制和流量控制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室温不会过高。而且还可以调低、这些功能都由末端温控装置来实现、只要保证了恒温阀、或其他温控装置,不会产生噪声.压差波动一些也没有关系 因此应通过计算压差变化幅度选择自力式压差控制阀,计算的依据就是保证恒温阀的阀权以及在关闭过程中的压差不会产生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