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 实测流量计算B,7,1.畅流期实测流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垂线起点距和水深可按采用测量方法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2.测点流速可采用转数、历时计算。或从流速仪检数表上查读,3、实测流向偏角大于10,且各测点均有记录时,在计算垂线平均流速之前,应作偏角改正.并应按下式计算,式中,VN 垂直于断面的测点流速,m、s,V,实测的测点流速。m、s.θ。流向与断面垂直线的夹角、4,当垂线上没有回流时。垂线平均流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Vm、垂线平均流速。m,s.V0,0 V0,1.V0,2.V1,0、0。0.0,1,0、2,1、0相对水深处的测点流速、m、s.K。K1、K2.半深。水面、0 2相对水深处的流速系数 5 当垂线上有回流时.回流流速应为负值,可采用图解法量算垂线平均流速。当只在个别垂线上有回流时 可直接采用分析法计算垂线平均流速,6,部分面积应以测速垂线为界将过水断面划分为若干部分。图B、7.1,应按下式计算,式中。Ai 第i部分面积。m2.i、测速垂线或测深垂线序号 i,1,2。n di、第i条垂线的实际水深.m。当测深。测速没有同时进行时。应采用河底高程与测速时的水位算出应用水深 bi,第i部分断面宽,m、7。部分平均流速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两测速垂线中间部分的平均流速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Vi,第i部分断面平均流速,m,s.Vmi,第i条垂线平均流速、m,s、i.1、2.n、1,2。靠岸边或死水边的部分平均流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α.岸边流速系数.3.岸边流速系数α值可根据岸边情况在表B 7 1中选用 表B 7.1 岸边流速系数α,注 1、在计算岸边或死水边部分的平均流速时、对于用深水浮标或浮标配合流速仪在岸边或死水边垂线上所测的垂线平均流速 可采用本表.2、当断面上有回流时,回流区的部分流量应为负值。8.部分流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i.第i部分流量,m3.s 9 断面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断面流量,m3 s,B,7,2、采用连续测流法时 各次断面流量应按下列方法计算 1.第一次断面流量,可由第一个测次的第一条至最末一条垂线的测深测速记录算得。2,第二次断面流量、可由第一个测次的第二条或第三条至最末一条垂线以及第二个测次的第一条或第二条垂线的测深测速记录算得、施测号数仍沿用前一个测次的施测号数 但在右下角按计算流量的次序加上分号、3,第三次及以上的断面流量,可采用以上方法计算、4。每一次断面流量的施测起、讫时间,应从选用的那些垂线测速记录中记载的时间来确定、B、7.3 采用分线测流法时 断面流量应按下列方法计算。1,根据本次在部分垂线上实测的测点流速计算相应垂线的平均流速,2 根据以前实测资料绘制的水位与垂线平均流速的关系曲线 按本次观测的水位查得断面上其余垂线的垂线平均流速,3 根据实测和查得的垂线平均流速计算部分流量和断面流量,B。7、4.冰期实测流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式中、V0、15,V0,5 V0、85、0,15、0,5、0。85有效相对水深处的流速,m s,K,冰期半深流速系数,2.部分面积应用式,B、7、1 11,计算。公式中的水深d值。在有水浸冰的垂线上应为有效水深,在有岸冰或清沟时、盖面冰与畅流区交界处同一垂线上的水深用两种数值,当计算盖面冰以下的部分面积时、应采用有效水深,当计算畅流部分的面积时 应采用实际水深.当交界处垂线上的水浸冰厚小于有效水深的2.时.计算相邻两部分面积可采用实际水深,3.计算冰期流量时、应将断面总面积,水浸冰面积.冰花面积与水道断面面积分别算出。当出现层冰层水或断面内有好几股水流而其水位不一致时。可不逐一计算、在有岸冰或清沟时,可分区计算.水浸冰面积可根据各测深垂线上的水浸冰厚及测深垂线的间距。图B、7 4 应按下式计算。式中,Ag,水浸冰面积 m2 dg1,dg2 dgn、自一岸测至另一岸,水浸冰在第1 2,n条测深垂线上的厚度 m dg0,dg、n、1.冰底边的水浸冰厚,m.应采用冰底边上的实测数值、当无法测定时、可借用靠冰底边最近的一个冰孔中的水浸冰厚.b1,b2,bn,bn。1.岸冰底边至第1条测深垂线 第1.2条测深垂线、末两条测深垂线 末1条测深垂线至对岸冰底边的间距,m,b0 bn,2.两岸冰底边至水面边的间距.其中水面边的位置,可根据水位在断面图上查得.4。冰花面积可采用式、B,7。4、5。计算、B。7、5 采用声学多普勒法实测冰期流量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可按畅流期全断面固定垂线方法打冻孔施测每条垂线平均流速。2。可根据水深设置单元并计算垂线平均流速,垂线流速测验时间不应少于30s、3.盲区流速可采用指数流速分布,常数流速分布或经过率定的其他流速分布进行插补、4、岸边流量可选用岸边流速系数进行计算 岸边流速系数可通过比测确定 或根据断面形状按表B。7.5确定 表B.7 5,岸边流速系数α值B。7,6,流速系数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畅流期半深流速系数。应采用五点法测速资料绘出垂直流速分布曲线,内插出0,5相对水深的流速。与垂线平均流速对比.经多次分析后确定、2,封冻期半深流速系数 应采用六点法或三点法测速资料分析确定、3 畅流期0 2相对水深的流速系数、可用本站二点法或多点法的资料分析确定 4。畅流期水面流速系数应由多点法测速资料或其他加测水面流速的资料分析确定 或根据实测的水面比降、河床糙率等资料分析计算,B,7。7。实测潮流量的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断面资料的选择、应将各次水道断面成果点绘断面图,当水面宽度小于200m时、其水位与面积关系点偏离关系曲线在 3.范围内 或在水面宽度大于200m时。水位与面积关系点偏离关系曲线在,5 范围内.可仍采用前次大断面成果.当超过以上限差时.应采用新测的断面成果 当测出的水道断面一岸前次淤积,另一岸被刷深时.应分左,右两部分计算面积并进行比较 2.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潮水河采用六点法,三点法或二点法施测的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公式应与无潮河流相同 2,当采用等深点流速平均改正法施测时 往返施测的各个测点流速应取算术平均值 3,当垂线上各个测点的流向顺逆不一致时 应取各测点流速的代数和计算垂线平均流速。3 部分平均流速的计算符合下列规定,1 潮水河施测3条以上垂线时,可按无潮河流的方法计算部分平均流速.2 当同一部分两边垂线的流向不一致时,部分平均流速应为该两垂线流速代数和的平均值,3.岸边流速系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左,右岸边形状不同时,应分别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岸边形状和平整情况,从表B,7。5中选用岸边流速系数α值,4。部分面积的计算方法、潮水河的部分面积宜根据大断面计算表划分若干部分。并先算出各级水位的相应部分面积和绘制成关系图表,再按测流时水位,在图表上直接查算.5、部分流量和断面流量的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潮水河的部分流量应为部分平均流速与部分面积的乘积、2、潮水河施测3条以上垂线时 通过相关关系换算为断面平均流速时 可由断面平均流速乘以断面面积,确定断面流量 6 涨落潮潮量和净泄或净进量的计算方法.1、潮量的计算应以憩流出现时间为分界.图B,7 7 涨潮潮量和落潮潮最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W、涨潮潮量,m3,W,落潮潮量 m3 Q1 Q2 Qn.1.自落潮憩流至涨潮憩流依次测得的涨潮流量。m3。s,Q 1 Q,2.Q,n、1.自涨潮憩流至落潮憩流依次测得的落潮流量.m3、s t1,t2.tn 两次施测相隔时间.s。2、同一潮流期的净泄,进,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W 净泄。进,量,m3、计算结果为正时,即为净泄量,计算结果为负时 即为净进量、B。7。8 实测流量的相应水位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算术平均法、测流过程中水位变化引起水道断面面积的变化 当平均水深大于1m时不超过5。或当平均水深小于1m时不超过10,可取测流开始和终了两次水位的算术平均值最为相应水位,当测流过程跨越水位峰顶或谷底时。应采取多次实测或摘录水位的算术平均值最为相应水位。2.加权平均法,测流过程中水道断面面积的变化超过上款范围时。相应水位应按下式计算,式中,Zm,相应水位。m.bi。测速垂线所代表的水面宽度.m,宜采用该垂线两边两个部分宽的平均值 在岸边垂线上。宜采用水边至垂线的间距再加该垂线至下一条垂线间的一半所得之和,Vmi.第i条垂线的平均流速 m。s Zi,第i条垂线上测速时的基本水尺水位,m、实测或插补而得 3.其他方法.当采用其他方法计算的相应水位,与加权平均法相比 水位差不超过1cm时 可以采用 B,7.9.畅流期水位涨落率和水面比降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位涨落率应取测流期间的平均涨落率、并可由测流终了和开始时的水位差除以测流总历时计算。涨水时应取正值。落水时应取负值、测流过程跨过水位峰顶、谷底时。可不计算,2,水面比降应按由上,下比降水尺的平均水位差除以两比降断面间的间距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