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9,悬索偏角处理方法B 9。1 悬索偏角测量,在测船或测桥.缆车上用铅鱼测深时,可采用扇形量角器直接量读偏角、在缆道上用铅鱼测深时,应采用经纬仪 望远镜或其他措施测记其偏角值,B、9.2.当悬索偏角大于10,时.应进行偏角改正、湿绳长度改正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LH,湿绳长度、m H,水深 m.θ,悬索偏角 指悬索支点沿悬索切线与铅垂线的夹角,η、相对水深、KH。改正系数,L.湿绳改正值,m、P 流速分布参数、β、冲力参数.B。9。3,冲力参数β值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式中、G,铅鱼重量。kg。d、测深时实际使用的悬索直径,mm,B,9 4,测深偏角改正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接观测湿绳长度。当偏角大于10,时。应按附录E查算湿绳长度改正值,2,采用计数器或游尺计数法观测湿绳长度、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改正。1,当偏角大于10、悬索支点至水面的高差.Z。与测得水深的比值小于表B。9,4下绳长度改正条件的规定时 可不作干绳长度改正,但应作湿绳长度改正、表B,9。4.干绳长度改正条件、2.当偏角大于10.悬索支点至水面高差与测得水深的比值大于表B.9 4干绳长度改正条件的规定数字时。干绳长度和湿绳长度均应作改正 3。当偏角小于10,且干绳长度改正数超过水深的1.2。时,可不作湿绳长度改正,但应作干绳长度改正.4 干绳长度改正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Z.悬索支点至水面高差。m.d.干绳长度改正值,m,θ.铅鱼下放至河底时的悬索偏角。3、改正后的水深应按下式计算,式中、d、改正后的水深.m,Lc,铅鱼由水面下放至河底时计数器测记的水深.m,w。湿绳长度改正值.m、B、9,5,缆道测流的偏角改正应符合下列规定。1,悬索偏斜及支点变位抬升等引起的位移,其改正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t,位移改正值。m.θ0.铅鱼下放至水面时的悬索偏角.fx 主索距端点c处的加载垂度。m、m0、缆道参数,fm.主索加载最大垂度.m L,主索跨度长,m,Pv,集中荷重,kg.q。主索单位长度重量、kg m.k。偏角系数。q、工作索单位长度重量、kg,m。F,行车及附属物重量,kg 2.缆道测深的干绳改正,当水面偏角大于5。时.应按下式进行改正.式中。d。缆道测流干绳改正数.m。3、缆道测流水深的总改正数应按下式进行改正 式中。d.缆道测流干绳改正数,m、4,在水深。流急 漂浮物多等困难条件下,采用副索拉偏 副索的位置应适宜,其最低点高出设计洪水位不宜太大。主.副索的水平距离不宜太近。且测深铅鱼的重量不宜过小.应保证起重索与循环索的垂度不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水文缆道测验规范。SL 443的规定要求,并能在拉偏力的作用下使悬索偏角控制在精度允许范围内,B.9。6 流速测点定位的偏角改正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面 河底测点的湿绳长度可直接观测。其余测点的湿绳长度应等于该点的相对水深与湿绳总长度的乘积.冰期的冰底.冰花底及河底测点的湿绳长度可直接观测 其余测点的湿绳长度应等于该点自冰底或冰花底算起的相对水深与有效湿绳总长度的乘积。再加水浸冰及冰花总厚度之和,2,用计数器或游尺读数,悬索偏角小于10 或悬索支点至水面的高差与测得水深的比值小于表B,9、4的规定时。其测点定位方法同本条第1款 3,用计数器或游尺读数 当悬索偏角大于10。且悬索支点至水面的高差与测得水深的比值大于表B。9,4的规定时.可采用。试错法,进行测点定位 当测速顺序由河底提向水面时 则先根据各相邻测点湿绳长度之差。初步定出转移测点位置的计数器或游尺读数 将仪器转移至预定测点。重新量读悬索偏角,与前一测点偏角比较。当相差超过精度允许范围时。应查算两次偏角对应的干绳改正差.调整仪器位置,如此反复数次 直至符合全精度要求为止 4 缆道测速定位,可采用、一次定位法,在确定测点计数水深时,应将测点偏角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可能产生的各项垂直偏距预作改正、B,9。7.偏角改正有关数值可由本规范附表D偏角改正表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