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 误差试验及不确定度估算B.11、1.流量测验误差试验应在每个测区内选择一个具有测站代表性 测验条件适宜试验的水文站进行。流量测验误差各分项误差通过试验资料分析确定。B、11,2,误差试验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收集测验河段水道地形图.测流断面大断面图.已有的流速横向和纵向分布,水位流量特征值等基础资料。2 配置试验仪器.3、制订流速仪法流量测验误差试验方案,包括单次流量的测深和测宽误差。测点有限测速历时不足导致的误差。型误差.测速垂线测点数目不足导致的垂线平均流速计算误差,型误差。测速垂线数目不足导致的误差、型误差,分量的试验与布置方案。4 制订试验原始记载表及其他相关试验数据等记载表 B,11,3 流量测验误差试验应在高、中。低不同水位之间.涨,落水面均匀布置试验测次。且应在水流较稳定的条件下进行、B、11。4,一次流量误差分量试验时段内的水位变幅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一类精度的水文站.水位变幅不应超过0 10m,2 对二、三类精度的水文站,水位变幅不应超过0.30m、B、11 5。当一次流量分量误差试验时段内水情变化急剧难以满足第B、11,4条的规定时、可适当减少测速垂线数。同一垂线的重复测量次数。测点数、在测验河段的几何特征和水力特征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可将试验时间不同 但水位相同或接近的试验样本合并为同一系列,作为同时间 同水位条件下的重复试验样本处理、B 11 6。每次试验前后应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误差试验过程中应观察和记载自然环境、仪器状况和人为因素等方面所发生的异常情况或其他影响试验的情况、以备分析误差时参考 B 11、7 型误差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测流断面选取包括最深点和水深分别为最大水深的60,和30。的垂线3条以上.作为试验垂线,2,在高 中,低每级水位中分别作长历时连续测速,每隔10s,20s或较短时段观测1个等时段流速 使测得的时均流速个数不少于100个.3.单条垂线试验应符合表B,11.7的要求 表B.11,7。型误差试验B.11,8。型误差试验资料的整理和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剔除原始测量系列中存在粗大误差或伪误差的等时段流速点。2、单次测量。测点。的平均流速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V 原始测量系列,N个。的平均流速。即Nt0时段内的平均流速.也可由总历时和总转数直接求得,Vi,原始测量系列中第i个t0时段观测的平均流速.N。原始测量系列观测时段总数.即样本容量 i 原始测量系列中,t0时段观测的平均时段数,即t0的序号 i。1.2,3。N 3。原始测量时段的标准差应按下式计算、式中.t0,原始测量时段 一般情况下。可取10s.S。t0。原始测量时段平均流速的、相对。标准差.即流速脉动.型误差.的相对标准差,4、时段长平均流速nt0的。相对。标准差计算 原始实验系列流速的测量时段t0很短,如10s 其测量流速的相对标准差较大 而实际的流速测量中通常采用的时段长为nt0 如60s、100s等.这里n为6或10,因此需要根据实验资料、分析计算nt0时段流速的,相对,标准差 测点的,型相对标准差应按下列方法估算,式中 t0,原始测量时段.s,n.原始测量时段倍数、S。nt0,测速历时为nt0的测点 型相对标准差 S,t0,原始测量系列的相对标准差。时段位移为i的原始测量系列的自相关函数,Vj,原始测最系列中第j个测点流速值 m s。Vi,j。原始测量系列中第i,j个测点流速值,m s,V 原始测量系列测点流速的算术平均值、m s.N.原始测量系列的样本容量,2,方法二,首先计算nt0时段的平均流速.然后在与总时段,Nt0时段、的平均流速直接计算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t0时段长。第j个平均流速,j 时段长nt0的平均流速系列中,时段数的序号。j 1.2,3.M。nt0,新合成的平均流速时段长、如60s,100s等 i 计算nt0时段平均流速时的序号、i 1 2,3,n,S、nt0 nt0时段长平均流速的、相对 标准差、即nt0时段长平均流速脉动 型误差 的相对标准差、M,时段长nt0平均流速系列总时段数.即该平均流的样本容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int 表示取整.5,垂线的、型相对标准差应按下式估算、式中,Sei nt0,测点测速历时为nt0的第i条垂线的。型相对标准差、p,用以确定垂线平均流速的垂线测点数、dk.确定垂线平均流速时测点流速的权系数,Sk,nt0 测点k处的测速历时为nt0的。型相对标准差 B.11、9。型误差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测流断面选取中泓处和水深不同的垂线5条以上作为试验垂线。2.在高.中,低每级水位中分别进行试验.3、单条垂线试验要求应符合表B.11.9要求。表B、11 9 型误差试验,4,当二。三类精度的水文站不能满足表B,11,9的规定时。单条垂线上测点数、重复施测流速次数和测点流速历时可分别减少为5点.6次和30s,50s,B,11,10、型误差试验资料的整理和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垂线平均流速的近似真值 为垂线上施测的多点、n。11或5点。法按本规范第B。7.1条的规定计算得出的垂线平均流速 2。相对垂线平均流速,为少点法。p 1。2、3或5点、计算的垂线平均流速除以近似真值。3。型误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第i组系列由计算规则所造成的垂线平均流速的抽样相对误差,vpij,第i组J次少点法,p 1、2.3或5点.计算的垂线平均流速,m s.vnij 第i组J次多点法.n.11或5点,计算的垂线平均流速,m s、J、在第i组试验中多点法重复测量次数 次,采用少点法计算垂线平均流速造成的抽样相对系统误差.Sp,采用少点法计算垂线平均流速造成的抽样相对标准差,I。型误差试验总组。垂线 数,B 11,11 型误差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测速垂线布设应按本规范B,2节的规定执行,2.在高.中,低各水位级中均匀布置测次 试验不少于20个 测次、由于每次试验历时较长.在大洪水期进行试验困难较大、试验应选在流量平稳时期进行.3,不同水面宽的测站可按表B,11.11的要求进行误差试验.表B,11。11 型误差试验 注,水面宽B大于1200m时。试验断面上至少布设的试验测速垂线数目宜大于60条.B,11.12.型误差试验资料的整理和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次流量的近似真值 为采用多条测速垂线按平均分割法计算的断面流量,2、对多线断面流量作抽线精简计算时,应保留控制断面形状和横向流速分布转折处的测速垂线 再按均匀抽取垂线的原则.计算得出少线断面流量、3.流速仪法的,型误差应按下列公式估算、式中.测速垂线减少为m条时引起的相对系统误差,Sm、测速垂线减少为m条时引起的相对标准差、Qmi。第i次试验测速垂线减少为m条计算的断面流量值 m3、s、Qi,第i次试验测速垂线为多条计算的断面流量 近似真值、m3。s.N.型误差试验的总测次数。次 B,11、13,测深和测宽的相对标准差应按式。6 3 2。2,估算,B。11 14,流速仪法单次流量测验总不确定度由流量测验总随机不确定度和总系统不确定度组成、估算公式如下、1.总随机不确定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X、Q、单次流量总随机不确定度,X。m.断面,型随机不确定度、X。e 断面,型随机不确定度。X p.断面、型随机不确定度,X。b,断面的测宽随机不确定度。x d,断面的测深随机不确定度、X、e.断面的流速仪率定随机不确定度。m,单次流量断面布设的测速垂线数、2 总系统不确定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X,Q。单次流量总系统不确定度,X、b、测宽系统不确定度 X d、测深系统不确定度.X、c、流速仪检定系统不确定度、3,总不确定度XQ可按下式估算,式中,X Q,单次流量总随机不确定度,X.Q 单次流量总系统不确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