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4.1、区域规划4.1、1.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应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及其相邻工厂或设施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合理布置、4、1.2。石油化工企业应远离人口密集区 饮用水源地.重要交通枢纽等区域.并宜位于邻近城镇或居民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4。1,3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应避免布置在窝风地带。4。1,4,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沿江河岸布置时,宜位于邻近江河的城镇,重要桥梁.大型锚地,船厂等重要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下游,4。1。5 石油化工企业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出厂外的措施、4、1、6 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严禁穿越生产区.4 1,7.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1、不宜通过生产区,2、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入区域排洪沟的措施,4,1.8,地区输油、输气。管道不应穿越厂区,4、1、9,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9的规定。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应根据人或设备允许的辐射热强度计算确定、对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9的规定 表4。1,9.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注.1,本表中相邻工厂指除石油化工企业和油库以外的工厂,2 括号内指防火间距起止点.3 当相邻设施为港区陆域,重要物品仓库和堆场,军事设施。机场等、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距离有特殊要求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3A.液化烃罐组与电压等级330kV,1000kV的架空电力线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0m,3B.单罐容积大于等于50000m3的甲.乙类液体储罐与居民区。公共福利设施、村庄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20m,4,丙类可燃液体罐组的防火间距。可按甲,乙类可燃液体罐组的规定减少25。5。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间距、可按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25、6.地面敷设的地区输油、输气 管道的防火间距、可按地区埋地输油.输气。管道的规定增加50.7、当相邻工厂围墙内为非火灾危险性设施时,其与全厂性或区域性重要设施防火间距最小可为25m。8。表中。表示无防火间距要求或执行相关规范.4,1,9A、高架火炬不同辐射热强度范围内允许布置的设施或区域宜符合表4 1,9A.1和表4、1、9A 2的规定。表4 1。9A,1,工厂界区内设施或区域允许的辐射热强度。不包括太阳辐射热,表4 1.9A 2。工厂界区外设施或区域允许的辐射热强度、不包括太阳辐射热 4.1 10、石油化工企业与同类企业及油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10的规定.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应根据人或设备允许的辐射热强度计算确定、对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10的规定,表4,1,10,石油化工企业与同类企业及油库的防火间距 注、1,括号内指防火间距起止点 2,表中D为较大罐的直径,当1 5D小于30m时.取30m,当1 5D大于60m时,可取60m,当丙类可燃液体罐相邻布置时,防火间距可取30m。3.与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可按与明火地点的防火间距减少50、但不应小于20m。散发火花地点应布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之外,4 辐射热不应影响相邻火炬的检修和运行.5 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间距 可按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10m 火炬除外。但不应小于30m。6,第二类区域性重要设施的防火间距、可按全厂性或第一类区域性重要设施的规定减少25 火炬除外、但不应小于20m、4 1,11,石油化工企业与石油化工园区的公用设施,铁路走行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11的规定、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应根据人或设备允许的辐射热强度计算确定,对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 1。11的规定,表4 1。11,石油化工企业与石油化工园区的公用设施。铁路走行线的防火间距。注,1、括号内指防火间距起止点.2、单罐容积大于等于50000m3的可燃液体储罐与人员集中的公用设施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0m,3.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间距.可按甲 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10m 但不应小于20m,4,铁路走行线应布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之外 4、1、12 石油化工园区内的公用管道应布置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围墙或用地边界线外,且输送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公用管道、中心,与石油化工企业内的生产区及重要设施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