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第四十五条,给水工程,一、本市给水系统为生活。消防合用的供水系统。二,在本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建设有污染的工程项目,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修建市政公用和其它工程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水源保护的规定。切实保护饮用水水源,三,城市给水市政工程建设应符合,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相关规定、不同规模水厂的占地面积.由于具体条件不一。参差较大。根据,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定,净,配。水厂,泵站建设用地不应超过表24、规定,水厂厂区周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 米的绿化带,给水调压站,给水加压站用地宜按3000,平方米控制、表24.水厂规划用地指标。注 1、建设规模大的取下限,建设规模小的取上限,2,净水厂建设用地按常规处理工艺考虑 非常规净水工艺及需要在净水厂内设置预处理构筑物时,可根据需要增加用地.3,配水厂包括加氯消毒设施、未包括水质处理、4、特殊水质处理或需要增加构筑物时可根据需要增加用地 5。加压泵站设有大容量的调节水池时,可按计算增加用地,6 本表指标未包括周围绿化地带用地 四。给水管网,1、城市给水管网必须成环状。给水主干管不应少于两条,给水干管和连通管根数及连通管径,应按输水干管任何一段发生故障时仍能满足事故用水量来确定 2,生活饮用水的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的管网连接,严禁与各单位自备供水系统相接。3.给水干管应沿道路布置、当道路红线宽度小于40、米时可沿道路单侧布置.否则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横跨车道的给水管主要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管。根据实际情况可选用可选用PE,管材,给水管的埋设深度.在道路下必须大于80.厘米,其它的须大于60 厘米 4 市区内最低供水水压必须满足.清远市城市规划区城市供水管理办法,规定、新城区以市机关办公楼前门为中心点3 公里半径范围内、旧城区以城市广场前门为中心点2.公里半径范围内,服务水压应不低于15,米.市规划区边缘服务水压应不低于12.米,5,接有消防栓的给水干管的最大直径不得大于500.毫米、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50 毫米。室外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120、米,6。输水管道和配水管网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分段和分区检修的阀门。配水管网上的阀门间距.不应超过5,个消火栓的布置长度 在管网必要位置上装设排,进、气阀,低处应装设泄水阀,7。城市道路上支路及以下道路。给水管径不宜小于200,毫米 次干道给水管管径不宜小于300,毫米 主干道给水管管径不宜小于500,毫米.当给水管径大于等于1000,毫米时。宜增设配水管.第四十六条.排水工程,一。城市排水应采用雨,污分流制。对于已形成合流制的建成区。应进行合流截流制改造,并结合规划逐步改造成分流制 二.污水处理厂应因地制宜、合理选址。其位置应靠近河道或水域的下游,同时应设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 污水处理厂用地应当以不占或少占农田 有一定的防护距离为原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污水处理厂周边卫生防护距离不宜小于50,米.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当在采取卫生防护措施的同时.设置宽度不少于20,米的绿化隔离带、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宜按表25.规定执行 表25 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用地指标,m2、d、m3.注。1,用地指标是按生产必须的土地面积计算 2,本指标未包括厂区周围绿化带用地,3 处理级别以工艺流程划分 一级处理工艺流程载体为泵房 沉砂,沉淀及污泥浓缩、干化处理等、二级处理.一 其工艺流程载体为泵房,沉砂。初次沉淀,曝气 二次沉淀及污泥浓缩,干化处理等 二级处理 二。其工艺流程载体为泵房 沉砂,初次沉淀、曝气.二次沉淀,消毒及污泥提升 浓缩 消化,脱水及沼气利用等.4,本用地指标不包括进厂污水浓度较高需深度处理的用地.需要时可视情况增加、三。排水泵站的设置应结合周围环境,并与居住建筑和公共设施建筑保持必要的防护间距.排水泵站占地面积宜按表26。和表27进行估算。表26、雨水,合流、泵站规划用地指标.注,合流泵站可参考雨水泵站指标、表27、污水泵站规划用地指标 四。排水管网,1。市规划区内、北江两岸的堤围 其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其它堤围按五十年一遇、市区内的排涝标准按二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产生径流量一天排干。2。排水管应沿路布置,当路宽,40,米时、宜在道路两侧各布置一条 3 在不同管径.不同标高,管道转变、管道交汇或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的距离设检查井,当管道跌落水头大于1、米时.设跌水井 4、排水干管的最小埋深一般不小于1、2.米、排水管的最大埋深不大于6、0,米、若达到最大埋深时.应设置泵站。5,池塘或低洼的地方.根据可能,考虑雨水调蓄,但要求其面积不小于0.5.公顷、6,永久的排水管、渠 未成系统时,应设置临时排水管道系统及事故排水出口。7,工业污水要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其污水必须经处理去除有毒物质或病原体 且排放水质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的二级标准 8,雨水管.渠。不得设倒虹吸管、污水管穿过河道.旱地洼池或地下构筑物等不能按原高程径直通过时设倒虹吸管.一般应敷设2条工作管道,9。立交桥排水 宜采取分散排放的原则,高水高排、低水低排.避免雨水聚集到低点时、排泄不及、造成积水,10、广场排水.汇水面积宜按分散排放的原则.管线宜设在广场周边汇水线上,第四十七条 电力工程、一。城市电厂应以大型,清洁、高效及环保电厂为主,电厂选址应满足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二。城市变电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其设施用地应纳入各阶段城市规划、统筹安排.三.500。千伏变电站宜布置在城市边缘.有充足的走廊用地、220。千伏变电站宜靠近负荷中心.宜临近大型高压走廊和主要电缆通道,110,千伏变电站应深入负荷中心 便于10,千伏出线.四,变电站宜远离加油站,燃气厂站及危险品仓库等易燃易爆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并与居住小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五.变电站用地规模宜符合表28.的规定、表28,变电站主变及用地规模,六.在市规划区内的控规或详规中.关于地块用电负荷量可按交通运输,工业,市政和生活用电等分类用电综合指标进行预测,见表29、表29。分类综合用电指标表,注。1 上表中综合用电指标均为单位建筑面积的用电指标。上述指标考虑了空调用电和同类负荷的需要系数,2.R1。R2,中的服务设施用地,应按相应的用电指标考虑 3,高层住宅及住宅小区负荷预测也可按单位容量法计算,一般住宅3.4KW,户。中级住宅4.5KW。户,高级住宅5,10KW、户.办公楼.招待所 旅店50。80W.m2.商场、宾馆75,100W,m2 计算负荷时.应考虑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七.开闭所应单独设置。其容量一般按1 2,1,5、万KW,规模设计 当居住区用地面积在24,万平方米或建筑面积在40,80、万平方.米以上时宜设一个开闭所.八。在住宅区内可按300,400、户设一个配电房。面积约70 100,平方米.除在已有的小区详规确定位置外.全部设在室内 九.城市架空电力线路的路径选择 应根据城市地形,地貌特点和城市道路路网规划、沿道路、河渠 绿化带架设 路径做到短捷。顺直。减少同道路.河流。铁路等的交叉,尽量减少跨越建筑物 十。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线路必须预留架空走廊.十一、城市中心区10。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应尽量采用槽盒直埋、管道。电缆沟等形式埋地敷设.十二,电力线保护范围,1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指导线边线向外两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在一般情况下、按10,千伏线不少于5,米、110.千伏线不少于10,米.220,千伏线不少于15,米控制,500 千伏线不少于20 米控制,市区城镇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宽度可略小于上述规定。具体标准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电力管理部门确定,2,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指地下电力电缆线路最外侧向外两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其每边保护距离不小于0。75。米,十三、市区范围内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的110。500,千伏高压架空电力线路的规划走廊宽度。应不小于表30,规定。表30,110,500,千伏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 第四十八条 通讯工程,一。通信管道包括电信业务 数据通信。移动通信。有线电视。交通监控.通信专网及各种运营网络等多种信息传输通道,规划设计中应统筹考虑,同期规划,二。局址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布局,并在各层次规划中逐步落实.局址应设置在靠近用户中心、便于管线布置的道路附近,局址选址应符合环境安全.服务方便 技术合理及经济实用原则.与110 千伏及以上级别的变电站,易燃易爆危险区等的安全防护距离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1.电信目标局局址用地宜为3000.4500 平方米 枢纽局局址用地宜为4000 5000,平方米。2 移动通信局局址用地宜为3000.4500,平方米、移动基站所需建筑面积宜为40。60,平方米.3、宽带。IP,局址一般与机房统一设置 建筑面积宜为1000,2000,平方米 宽带、IP。网光节点建筑面积宜为20,30 平方米,光交接点宜为40.50,平方米.4。有线电视分中心.管理站及小区机房,宜结合居住配套设施布置、不宜单独占地。站址建筑面积指标宜符合表31、的规定.表31 有线电视分中心,管理站及小区机房建筑面积,第四十九条、燃气工程,一,规划气源以天然气为主 液化石油气为辅、供气方式宜采取管道供气.现有的瓶装供气方式应逐步向管道供气方式转变,天然气分输站.门站,储配站和加气母站应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应具有适宜的地形。工程地质、供电、供水及通信等条件、宜设置在长输管线或输气支线附近.其占地面积宜符合表32、的规定 表32,天然气分输站.门站 储配站和加气母站的用地指标.二 液化石油气储存站 储配站和灌瓶站应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应具有适宜的地形,工程地质 供电,供水及通信等条件,应远离城市居住区、学校 影剧院及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地区。三,长输管线及输气支线线路应避开人口稠密地带、不应通过军事设施,易燃易爆品仓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保护区 飞机场,火车站及码头、第五十条.管线综合 一、城市的各类管线如水 电,燃气,通讯等敷设前应进行管线综合规划,并应与道路同步设计和施工,沿道路设置的管线、包.括架空。应依次由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排列.原则上按供水支管、电力电缆。燃气管,污水管,雨水管的顺序依次排列在路东或路南、按供水支管 电讯线缆.供水管。热力管的顺序依次排列在路西或路北.二、城市的各类管线应在道路施工的同时设置,并应根据不同管线的特性和设置要求进行综合布置、各类管线相互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各种管线与建筑物及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表33,表34 的要求,三。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应尽量减少道路交叉口的管线交叉点.管线发生冲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未建设的管线让已建成的管线.2。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3,小管线让大管线 4、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 5,支管线让主管线 6,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四,凡有下列情形的,可采用综合管沟敷设 1。交通运输繁忙或管线设施多的快车道、主干道等地段.2,不允许随时挖掘路面的地段,3,广场或交叉口处、4、路面开挖后难以修复的地段或某些特殊建筑物下,表33。地下工程管线最小水平净距表。米 1.表中所列数字,除指明者外.均系管线与管线之间净距,2、当给水管线,排水管线.热水管线管径大于400mm,或管线之间、管线与建筑物间基础高差大于0。5m。或开挖度大于0,75m、时.表中最小水平净距可适当增加、3、排水管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其净距不小于2.5.米,排水管埋深深于建筑物基础时,其净距不小于3 0、米,表34 地下工程管线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表。米,附注 表中所列为净距数字,如管线设在套管或地道中、或者管道有基础时。其净距自套管。地道的外边或基础底边。如果有基础的管线在其它管线上面越过时 算起。第五十一条.环境卫生,一、垃圾处理场的设置应符合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宜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城市边缘地区、垃圾焚烧厂宜位于城市规划建成区以外,垃圾卫生填埋场宜距城市规划建成区不小于5.公里。且其选址均应远离湖泊,河流,湿地。洪水易发地区.古迹.高速公路,生态保护区 供水水源及生态敏感地区.应避免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体产生污染,二、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场应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应设置卫生防护带、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卫生防护带不应小于100.米.垃圾焚烧场的卫生防护带不应小于50。米。三,城市固体危险废弃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应设置危险废弃物处理场.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分类安全处理,四 在新建,扩建的居住区和旧城改建的居住区应设置垃圾收集站 并应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和同时投入使用,商业区,文化娱乐区等垃圾产生较为集中的区域,每0.1,1、0、平方公里应设置一座垃圾收集站.且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8.千米,垃圾收集站用地面积不得小于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应不小于5,米.如条件受限,可附设于其它建筑物内。五、垃圾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运输方便.市政条件较好并对居民影响较小的地区,小型转运站,垃圾转运量.150t d。平均每2,4,平方公里设置一座,当垃圾运输至处理场的距离大于20、公里时。应选择适当地点设置大型。垃圾转运量,450t,d,或中型垃圾转运站、450。t,d.垃圾转运量 150t,d 其用地面积应符合表35,的规定。表35 大型及中型垃圾转运站的用地标准表,注,垃圾转运站和再生资源回收站合并设置时.用地面积可增加1000、1500 平方米,第五十二条。公共厕所、一。城市公共厕所宜以附建式公共厕所为主,独立式和活动式公共厕所为辅 附建式公共厕所宜临街设置、有明显的指路标志、并应设有单独的出入口和管理室。独立式的公共厕所应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设计建造,且建筑面积不应少于80,平方米,二,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 500。米,一般街道公厕间隔不大于800,米.三.居住小区内公共厕所用地面积应按6 10。平方米。千人设置,四。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加油站及农贸市场的公共厕所用地面积应按集散人流12.25 平方米,千人设置 按一昼夜最高聚集人数计。第五十三条,城市综合防灾和减灾.一 城市各类人防设施的技术指标均应符合国家.省及我市的人防规范要求、二,地震设防标准按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有关规定,建,构,筑物及设施需按国家新修订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要求作抗震处理.三 城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灾害的建设工程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 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四,消防站、1。消防站设立标准 1。城市必须设立一级普通消防站。地级以上城市,含地级市,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县级城市应设特勤消防站、2 人口在五万以上。工厂企业较多的镇。县城 工矿区.应设1.2,个消防站 3、人口在一万五千至五万的镇,县城,工矿区,应设1 个消防站 4,人口不到一万五千、但工厂企业较多,物资集中。或位于水陆交通枢纽.有较大火灾危险性的镇及县城 工矿区,可设置1、个消防站、2。市区规划范围内的消防站。应按我市总体规划要求设置、其服务范围应符合表36。规定、表36,用地类型与消防站服务范围表。3、消防站建设用地标准,特勤消防站6300、平方米以上.一级普通消防站4800、平方米以上。二级普通消防站3200、平方米以上.五 市政道路消防设施及建筑消防规定 1.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120,米 道路宽度超过60、米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2。城市街区内消防通道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米,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净空不应小于5,米,消防车道应满足消防车登高面距建筑外墙大于5。米.小于10,米的要求、在消防车的登高面与建筑之间不应种植高度超过4 米的乔木或其它影响消防车登高的植物。3、建筑物总长度超过220、米或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米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其穿过建筑物门洞的净宽不小于4.米,净空不应小于5。米、六,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应结合我市总体规划要求.采取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利用.蓄泄结合和以泄为主的方针、将工程防治措施与非工程防治措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