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溢.洪、道6,6。1,溢洪道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查明溢洪道地段地层岩性。特别是软弱,膨胀,湿陷等工程性质不良岩土层和架空层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2、查明溢洪道地段的断层、裂隙密集带,层间剪切带和缓倾角结构面等的性状及分布特征,3。查明溢洪道地段岩体风化、卸荷的深度和程度、评价不同风化,卸荷带的工程地质特性 4,查明地下水分布特征和岩土体透水性.5。查明下游消能段.冲刷坑岩体结构特征和抗冲性能.6.进行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提出有关物理力学参数,7。评价泄洪闸基及控制段,泄槽段建筑物地基稳定性,以及溢洪道沿线边坡 下游消能冲刷区和泄洪雾雨区的边坡稳定性。6、6,2 溢洪道的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2000。1,1000 地质条件复杂的泄洪闸和控制段。泄槽段建筑物场地及下游消能冲刷区、比例尺可选用1,1000,1,500 2 地质条件复杂的边坡段应进行工程地质剖面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1000 1。500 3,测绘范围包括引渠,控制段.泄槽段、消能段以及为论证溢洪道边坡稳定所需要的地段.2,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同工程地质分段可布置横向勘探剖面 2。泄洪闸.泄槽及消能等建筑物和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应布置勘探剖面,3 钻孔深度宜进入设计建基面高程以下20,30m。泄洪闸基钻孔深度应满足防渗要求.其他地段孔深视需要确定.4 根据需要泄洪闸边坡部位可布置平硐,3 泄洪闸基及两侧帷幕区的钻孔应进行压水或注水试验,4,控制泄洪闸基和边坡稳定的岩土与软弱夹层的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累计有效组数不应少于6组。根据需要可进行原位变形和抗剪试验 5.根据需要可进行地下水动态和不稳定岩土体位移变形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