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核电厂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8、6,1,核电厂施工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可划分为初级网。次级网和微网,初级网的精度不应低于本标准第3章四等平面控制网测量精度,次级网不应低于本标准第3章三等平面控制网测量精度.微网宜根据项目的要求确定精度.8 6.2。初级平面控制网的网点应在厂区均匀布设.网的平均边长不超过1km 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30mm。网形可采用卫星定位网或三角形网形式,初级网观测与数据处理的其他技术要求应分别按本标准第3 2节和第3,4节中四等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执行,8,6.3.次级平面控制网应依初级网进行定位.定向,点位宜按核电厂总平面布置图和施工总布置图布设 网的平均边长宜为200m、控制点应采用永久性强制对中观测墩,网形可采用三角形网或卫星定位网形式、次级网观测与数据处理的其他技术要求应分别按本标准第3.4节和第3。2节的三等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执行,8.6、4,微网宜布设成短边三角形网或导线网形式 厂房内部微网相邻点间距宜为5m、30m.平均边长宜为20m 微网观测宜采用多联脚架法、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0.5,级仪器宜为四测回观测.1,级仪器宜为六测回观测。控制点的坐标中误差和相邻点相对坐标中误差不应大于2mm,控制网中的插点宜采用自由设站法同精度观测 微网观测和数据处理的其他技术要求应分别按本标准第3、4节和第3 3节一级网的有关规定执行,8、6,5。次级网.微网的观测数据不得进行高斯投影改化、宜将观测边长归算到核岛,常规岛等主厂房区域的场平标高面上,8,6,6,厂房内部的微网观测,安装的定位和检查,局部控制网加密等精密测量工作.宜在同等气象条件下进行 当环境因素变化大时,应对温度 气压的影响进行改正 高程控制网8.6.7,核电厂施工高程控制网可划分为初级高程控制网,次级高程控制网,微型高程控制网 8,6 8、初级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 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形式.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10mm,观测精度不应低于四等水准.初级网水准点的布置还应符合本标准第8 2,11条的规定。8.6 9,次级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网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1mm 观测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往返观测、并应符合表8 6.9。1和表8,6。9,2的规定、点位宜布设在施工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区域.若在建筑区内.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宜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深度,也可将点位镶嵌在裸露的基岩上,或在原状土层内采用深埋式水准标志,次级网、微网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6,9 1的规定、次级网,微网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6、9、2的规定.8。6 10,微型高程控制网应由埋设在各厂房内底板基础平台上的2个,3个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往返观测。并应符合本标准表8 6.9 1和表8。6、9。2的规定.底板以上各楼层的高程控制测量应以底板微型网水准点为基准进行传递,也可在各单体厂房内部另外引测高程控制点传递高程,8 6。11 水准观测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4章二等水准测量的有关规定,水准标石的埋设应按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执行。8.6 12,核电厂建设与运营期 应对控制网进行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网初期每1个,3个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半年复测一次。2,受到爆破 地震等外界影响时.应复测 并应对次级网点位的稳定性 可靠性进行评估.3.次级网每期复测的结果应与当前使用的成果进行较差分析.当较差不超过较差中误差的2倍时。宜采用原测量成果,4,微网应独立复测、不宜再与次级网联测。应只做内部相对位置的检查和调整,每期复测的结果应与前期成果进行较差分析 并应对点位的变化趋势作出判断,5,次级网复测数据处理、应依据控制点稳定性分析结果,并应以稳定点为起算数据进行严密平差计算,6。微网复测数据处理.应先选取拟稳点和非拟稳点、并采用拟稳平差法进行计算.8,6。13,底板微网的坐标竖向投测宜采用天底准直法,坐标竖向投点误差不宜超过1mm.新投测的底板平面基点应与本楼层新增的加密点共同构网。并应采用多联脚架法进行边。角组合观测.8、6.14 底板微网的高程竖向传递宜采用悬吊钢尺 水准仪读数的方法进行.观测时应采用两台水准仪楼上和楼下同时读数、并应量取环境温度,对观测高差应进行温度和尺长改正、核岛。常规岛施工放样8、6.15 核岛、常规岛施工放样前、应收集下列技术资料、1 施工图纸 包括土石方开挖图,总平面图.厂房基础图。各楼层平面图,结构模板图、设备基础图,设备安装图及技术条件、管网图等,2 建筑物或设备的设计与说明、特别是限差的要求、3,设计变更.4,各级控制网资料,8、6 16,施工测量控制基准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基坑开挖土石方工程及独立的建,构,筑物、施工测量基准应为初级网或次级网.2.对于相互联系的建筑物、施工测量基准应为次级网或该区域厂房内部微网.3 对于某一建筑物内部结构或设备、施工测量基准应采用本区域的微网 4。当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施工放样时.可建立加密控制网点和临时加密点,5,每个厂房应只有一个高程基准点,各厂房高程基准的高程值确定后、不应改变,8.6,17.核电厂施工放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放样可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距离方向交会法和基准线法 弦线支距法等方法,高程放样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2、施工放样的位置精度宜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常规的设备基础.构件与设备安装放样要求可按本标准第8,6、19条.第8,6。20条执行 3,对重要的和精度要求高的结构 设备及构件.宜编制专用的测量放样方案,4 施工放样完成后.应按同等精度复核 5。对施工现场各种点,线,部件的测量放线应标识,墨迹弹线的线划宽度不宜大于1.5mm,8 6,18、大型设备基础浇筑过程中,应进行测量监测 当发现位置及标高与设计要求不符时 应即时通知施工人员.8。6、19、当混凝土工程施工及构件安装测量的允许偏差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表8 6,19的规定、8,6.20,核岛主要系统的测量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核岛主系统设备预埋件测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6。20,1的规定、2,反应堆相关的测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6。20,2的规定。3,蒸汽发生器、主泵泵壳相关的测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6,20,3的规定,4、稳压器及其支撑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6,20,4的规定、5。反应堆堆坑贯穿件、汽轮机基座预埋件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6。20,5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