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10、2,1 本条给出了水平监测基准网几种常见的布网形式,其中三角形网是变形监测基准网常用的布网形式、图形强度、可靠性和观测精度都较高 能够满足各种精度的变形监测对基准网的要求 导线网以布网形式灵活见长、但检核条件较少,常用于困难条件下低等级监测基准网的建立.卫星定位技术在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建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视准轴线是最简单的监测基准网。但须在轴线上或轴线两端设立检核点 10。2,2.关于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布设,1 由于变形监测是以单纯测定监测体的变形量为目的、因此,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即可满足要求。2.由于变形监测区域面积一般较小,采用一次布网形式、点位精度比较均匀。有利于保证基准网的布网精度 3。将狭长形建筑物的主轴线或平行线纳入网内,是监测基准网布网的典型做法、4、大型工程布网时、应充分顾及网的精度、可靠性和灵敏度等指标的规定为新增内容,主要是基于大型工程监测精度要求较高.内容较多。监测周期较长的考虑。10,2.3。由于监测基准网的边长较短,观测精度和点位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是较为普遍的做法,10。2 4,关于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是制定相关技术指标的依据.也是和本标准表10,1,3中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系列数值相同、但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是相对于邻近基准点而言的,而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是相对相邻基准点而言的,理论上。监测基准网的精度要高于或等于监测网的精度。但如果提高监测基准网点的精度,无疑会给高精度观测带来困难 加大工程成本,故一般采用相同的点位中误差系列数值,换言之 监测基准网的点位精度和监测点的点位精度要求是相同的、2。关于水平位移变形监测基准网的规格,为了让变形监测的精度等级 水平位移.一。二 三。四等和工程控制网的精度等级系列一,二、三,四等相匹配或一致、仍取0、7.1,0、1。8。和2。5。作为相应等级的测角精度序列,取1、300000。1.200000,1.100000和1,80000作为相应等级的测边相对中误差精度序列,取12。9 6,4测回作为相应等级的测回数序列。取1。5mm。3,0mm,6 0mm和12。0mm作为相应等级的点位中误差的精度序列。根据纵横向误差计算点位中误差的公式。可推算出监测基准网相应等级的平均边长 见表18。需要说明的是,相应等级监测网的平均边长是保证点位中误差的一个基本指标。布网时 监测网的平均边长允许缩短,但不能超过该指标,否则点位中误差将无法满足、平均边长指标也可以理解为相应等级监测网平均边长的限值。以四等网为例.平均边长最多能放长至600m,反之.点位中误差将达不到12 0mm的监测精度要求。3.关于水平角观测测回数,对于测角中误差为1 8、和2 5,的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测回数、采用相应等级工程控制网的传统要求 见本标准第3章的有关条文说明,对于测角中误差为0。7,和1、0.的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测回数.分别规定为12测回和9测回,1,级仪器、主要是由于变形监测网边长较短,目标成像清晰,加之采用强制对中装置 根据理论分析并结合工程测量部门长期的变形监测基准网的观测经验。规定出相应等级的测回数,如一等网的观测。规定为采用1,级仪器、测角中误差为0,7,时.测回数为12测回、工程实践也证明、测回数在12测回以上时、测回数的增加对测角精度的影响很小、另外,在国家大地测量中 测角中误差为0.7,时,将1。级仪器的测回数规定为,三角网21测回,导线网15测回,按全组合法折算成方向法的测回数,本次修订将监测基准网的测回数规定为12测回。较国家导线测量的测回数。15 略少,测角中误差为1,0 时、在国家大地测量中。将1、级仪器的测回数规定为,三角网15测回.导线网10测回 按全组合法折算成方向法的测回数 在本标准第3章中.将1、级仪器的测回数规定为12测回 本标准第10章将监测基准网的测回数规定为9测回,与国家导线测量的测回数 10 接近。较本标准第3章三角形网的测回数调低一个级别,本次修订增加了0。5,级仪器的相关技术要求、4,当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设计成卫星定位网时.须满足表10 2、4中相应等级的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的精度要求 基准网边长的设计须和观测精度相匹配.10.2 7.一。二等卫星定位监测基准网 只有采用精密星历进行数据处理 才能满足相应的精度要求,10.2.8。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 主要是指相应等级三角形网测量的闭合差要求.本次修订新增一等三角形网的三角形闭合差不超过2,5、的要求。与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的规定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