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主要部件8.1 输送带,输送带选择8,1。1。输送带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小拉伸强度,2.良好的成槽性.3,上下覆盖层最小厚度、4、抗撕裂。抗物料冲击和耐磨损.5。工作环境条件,8,1。2,输送带的类型应根据带式输送机长度。输送量 输送带张力,物料特性.受料条件.工作环境条件等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短距离带式输送机宜采用聚酯或聚酰胺织物芯输送带,长距离。大运量等张力大的带式输送机。应采用钢丝绳芯输送带等拉伸强度较高的输送带,2,输送块状物料或含有块料较多时、宜采用上覆盖层厚度大或抗冲击.抗撕裂性能好的输送带.3。无特殊要求时.多层织物芯输送带的最大芯层数不宜超过6层.8.1,3,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必须采用矿井用阻燃输送带.8、1。4、地面栈桥或隧道的带式输送机应根据建筑物的封闭形式 可燃粉尘散发情况选择输送带类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栈桥或隧道为封闭结构 输送的物料具有可燃粉尘聚集、并有爆炸性危险时。应采用一般用途阻燃输送带。2。当栈桥或隧道为敞开式,半敞开式结构或通风良好时 可采用普通用途输送带.8、1、5.带式输送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或输送的物料温度 超出本标准第1.0,3条的规定时,宜按下列规定选择 1、工作环境温度低于 25、时 宜选用耐寒输送带,2 物料温度高于60,时.宜选用耐热输送带 8。1,6,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应具有良好的弹性,横向刚性和抗疲劳性、应满足成管状运行的横向刚度和正常运行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丝绳芯管状输送带,HG T,4224和,织物芯管状输送带,HG T.4225的规定.覆盖层的确定8、1、7、输送带覆盖层的厚度应根据输送物料的堆积密度 最大粒度及粒度组成,磨琢性及磨损性。冲击性,以及输送带工作循环时间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规定的正常使用期内,芯层不会因覆盖层磨损而暴露 2、多层织物芯输送带、上覆盖层与下覆盖层的厚度之比不宜大于3,1,3。煤矿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上下覆盖层厚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煤矿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MT.T,914的规定,4 当输送特殊物料时,覆盖层厚度应根据物料特性确定,8,1.8,织物芯输送带覆盖层的最小厚度应根据输送物料特性和工作条件确定 上覆盖层和下覆盖层的最小厚度基准值宜为1mm 2mm、并应根据表8,1。8。1的物料特性和工作条件。按表8,1.8.2的评价值确定输送带上覆盖层附加厚度值、8、1,9,钢丝绳芯输送带覆盖层的最小厚度应根据输送物料特性和工作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GB.T,9770的规定。上覆盖层和下覆盖层的最小厚度基准值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70,且不得小于4mm.不包括横向加强层的厚度,上覆盖层最小厚度应根据物料特性和工作条件 按表8。1.8 1和表8 1.8、2的工作条件和评价值确定上覆盖层附加厚度值 2 矿井用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的上覆盖层和下覆盖层厚度,不宜小于现行国家标准,矿井用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GB.21352的规定.8.1,10 输送带覆盖层性能应根据输送物料特性和工作条件等因素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物料特性和工作条件,按表8。1。10选择覆盖层性能,2,当物料的磨琢性大,工作条件恶劣时,应选择耐磨性能好的覆盖层、3,当输送特殊特性物料或在特殊环境下工作时、覆盖层性能应根据物料特性和环境条件确定、输送带接头8,1,11 输送带接头形式应根据输送带类型和参数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丝绳芯输送带应采用硫化接头。2、多层织物芯输送带宜采用硫化接头,3 织物整芯输送带可采用机械接头、8,1、12.输送带硫化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1,多层织物芯输送带宜采用阶梯式接头、接头应平整光滑,最小接头长度应根据输送带拉伸强度和层数确定.2,钢丝绳芯输送带硫化接头级数和最小接头长度应根据输送带的拉伸强度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GB,T、9770的有关规定,3.特殊结构及性能的输送带、接头形式及接头长度宜按输送带生产厂的技术要求确定.8,1,13 大型或输送带拉伸强度大的倾斜带式输送机。宜在设计文件中注明输送带接头的技术要求、并宜在施工前进行接头强度试验 输送带安全系数8。1.14。输送带的安全系数、应根据输送带类型,工作条件、接头特性以及带式输送机启动,制动性能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输送带类型及带式输送机启动和制动性能确定 1.输送带的安全系数,宜根据输送带名义拉断强度和输送带稳定运行的最大张力计算.式中。kN一一输送带名义拉断强度或拉伸强度。N.mm,kN为输送带强度系列标称值,Fmax。输送带稳定运行的最大张力。N S 输送带的安全系数.为相对于输送带名义拉断强度的安全系数、B一一带宽,m.2。钢丝绳芯输送带的安全系数.当带式输送机采取可控软启动和可控制动措施时 宜取5 7,其他驱动方式时 可取7、9。3,聚酰胺和聚酯织物芯输送带的安全系数.当带式输送机采取可控软启动和可控制动措施时,宜取9,10.其他驱动方式时,可取10。12.4.棉织物芯输送带的安全系数、宜取8.9,5,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聚酰胺和聚酯织物芯输送带。安全系数不宜小于12。2,根据输送带接头特征和接头疲劳强度计算确定,1 输送带安全系数宜按下式计算.式中、Smin一一相对于输送带最小名义拉断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kN、min、输送带最小名义拉断强度 N。mm。2 相对于输送带最小名义拉断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宜按下式计算.式中、k.一输送带的平均应力、N.mm、为输送带单位宽度的张力平均值,3、在稳定运行条件下、输送带的最小名义拉断强度kN。min,应根据输送带边缘的最大应力是kk、max及输送带接头的基准疲劳强度系数kt rel确定,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输送带的最小名义拉断强度。输送带接头的最小基准疲劳强度、式中。kt min一一输送带接头的最小基准疲劳强度,N mm,kt,rel.一输送带接头相对基准疲劳强度系数。为输送带接头的基准疲劳强度kt与输送带名义拉断强度kN的比值,宜按表8 1,14、1选取、ck.基于输送带边缘应力确定的最小接头疲劳强度系数 织物芯输送带取1,钢丝绳芯输送带.水平转弯段和垂直曲线段取1.槽形过渡段取1、25,当通过详细计算确定槽形过渡段输送带边缘张力时,可取1 kk,max、输送带边缘的最大应力.N,mm。为输送带截面张力分布不均匀时输送带边缘的单位宽度的最大张力,S0一一基于输送带接头特征的安全系数。宜按表8、1、14、2选取.S1 基于输送带运行条件的安全系数.宜按表8。1、14 3选取。4,具有上运段和下运段的带式输送机,当给料不均匀.在非稳定运行条件下出现极端应力时。输送带接头的最小基准疲劳强度kt min应满足下列条件要求。否则,输送带接头的基准疲劳强度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kk.a。max,非稳定运行条件下输送带边缘的最大应力,N、mm。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