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主要部件8,1、输送带、输送带选择8.1.2。短距离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张力较小、织物芯输送带可满足要求.而聚酯或聚酰胺织物芯输送带比棉织物芯输送带伸长率小。拉伸强度高、宜优先采用。输送带张力大的带式输送机应采用拉伸强度较高的输送带、钢丝绳芯输送带的拉伸强度高 一般无横向承拉构件,容易被金属件 坚硬物料划伤撕裂 当输送堆积密度大的块状物料或受料点物料的直接落差较大时 容易出现输送带的纵向撕裂事故,为保证输送带运行的可靠性、除在受料点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撕裂事故发生外。宜对输送带的选型提出抗冲击,防撕裂的要求、多层织物芯输送带应有合理的层数 层数过少、输送带成槽性差 易引起撒料,层数过多 输送带厚度和刚度增大 不利于运转的稳定性并易引起脱层,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织物芯输送带的层数宜为3层。6层。最多不宜超过8层、8、1、3。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煤矿井下为易燃易爆工作环境 为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煤矿井下使用的带式输送机必须采用适用于煤矿井下特殊环境的矿井用阻燃输送带 8。1。4、煤矿、洗煤厂。电厂,码头等栈桥或隧道内的带式输送机 应根据工作场所建筑物封闭情况和可燃粉尘聚集及散发情况选用输送带、输送的物料具有可燃粉尘聚集、不易散发,并有爆炸危险的封闭式栈桥或隧道,应采用一般用途阻燃输送带.如现行国家标准,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GB,T、10822,2014等规定的输送带.其他情况可采用普通用途输送带.8,1、5.输送带在寒冷环境条件下工作时 普通输送带的覆盖层易出现变硬.表面龟裂 甚至发生输送带在滚筒上打滑的事故,设计时宜根据寒冷环境的工作条件提出工作温度要求。采用相应温度等级的耐寒输送带、以保证设备可靠运转.8,1 6。管状带式输送机的机头和机尾段.输送带需要从平形向圆形过渡或圆形向平形过渡,要求输送带应具有良好的弹性、横向刚性,在输送带的搭接边缘应有良好的弹性及耐磨性。以满足管状输送带不塌管,两组托辊组之间输送带搭接边缘不张开的要求.覆盖层的确定8 1 7。输送带覆盖层的厚度应考虑物料特性和工艺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堆积密度大,粒度大或磨琢性大的物料。对输送带的划裂损坏大.应选用较厚的上覆盖层。短距离带式输送机在卸料点单位时间内受物料冲击的频率高、宜适当加大上覆盖层厚度。以保证输送带在规定使用期内不会出现覆盖层过早磨损损坏,为减小输送带的运行阻力,下覆盖层厚度不宜过大,多层织物芯输送带上覆盖层与下覆盖层厚度比不宜超过3。以避免产生横向起拱、对于钢丝绳芯输送带可不限制这个比值,输送油性.酸性。碱性和温度较高等特殊物料的输送带,覆盖层厚度应根据物料特性、工作条件及要求确定。8 1。8,织物芯输送带覆盖层的最小厚度应在基准值1mm。2mm的基础上加上表8,1、8,2规定的覆盖层附加厚度,表8。1 8.1和表8,1,8.2的数值系参照德国工业标准,连续搬运设备.输送散状物料的带式输送机。计算及设计基础 DIN,22101,2011的规定制订的、8,1,9。钢丝绳芯输送带覆盖层的最小厚度应在最小厚度基准值的基础上,加上按表8.1 8、2的评价值确定的覆盖层附加厚度值。当钢丝绳芯输送带覆盖层内设有预埋线圈等检测保护元件或横向加强层时。覆盖层的最小厚度应考虑增加保护元件或加强层后厚度增加的因素。8,1,10。输送带覆盖层性能包括覆盖层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磨耗量等。表8。1,10中的磨琢性物料系指具有尖锐棱边和尖角的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撞击,划割等原因易使输送带损伤撕裂的物料。岩石类物料主要是磨琢性对输送带的划裂危害.输送带接头8。1 11,输送带硫化接头的强度利用率高,接头光滑.寿命长。橡胶输送带宜首先采用硫化接头.钢丝绳芯输送带应采用硫化接头,机械连接接头由于接头强度利用率低,一般只用于水平布置、输送带长度频繁变化的织物整芯输送带,8.1,12、8、1,13.输送带接头是输送带的薄弱环节 是影响输送带安全系数的关键部位,为保证接头的可靠性、应由输送带制造厂或专业人员严格按接头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输送带拉伸强度不小于4000N、mm和输送带的安全系数低于6的大型或倾斜带式输送机宜进行接头强度试验,为保证带式输送机的安全可靠运行.必要时可采用输送带在线监测装置对接头状况进行检测、输送带安全系数8.1、14。输送带安全系数关系到带式输送机的安全,投资和运营费用、应根据带式输送机的具体条件合理确定,德国工业标准 连续搬运设备,输送散状物料的带式输送机 计算及设计基础。DIN,22101、2011将钢丝绳芯输送带设计安全系数由DIN。22101。1982规定的6,7、9、5调整为按输送带运行条件和接头特征等因素确定 安全系数降低到6,7以下,随着启动、制动性能的提高及输送带接头参数和技术的改进、国外正在运行的一些长距离带式输送机,钢丝绳芯输送带安全系数最低已降到4,5,5.5,我国钢丝绳芯输送带的接头规定和质量要求已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当采用有效的可控软启动,制动和拉紧技术时.钢丝绳芯输送带安全系数宜取5.7,聚酰胺和聚酯织物芯输送带的安全系数宜取9、10.本标准参照德国工业标准,连续搬运设备.输送散状物料的带式输送机。计算及设计基础,DIN.22101.2011,增加了根据输送带接头特征和输送带运行条件计算安全系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