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混凝土拱坝6。5 1、混凝土拱坝。砌石拱坝,坝址的勘察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1 查明坝址河谷形态、宽高比,两岸地形完整程度,评价建坝地形的适宜性,2,查明与拱座岩体有关的岸坡卸荷。岩体风化 断裂,岩溶洞穴及溶蚀裂隙.软弱层、带,破碎带的分布与特征,确定拱座利用岩面和开挖深度 评价坝基和拱座岩体质量。提出处理建议.3.查明与拱座岩体变形有关的断层 破碎带.软弱层。带、岩溶洞穴及溶蚀裂隙 风化,卸荷岩体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提出处理建议、4.查明与拱座抗滑稳定有关的各类结构面 特别是底滑面。侧滑面的分布。性状.连通率、确定拱座抗滑稳定的边界条件.分析岩体变形与抗滑稳定的相互关系、提出处理建议、5。查明拱肩槽及水垫塘两岸边坡的稳定条件.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岩体风化,卸荷.断裂构造。岩溶洞穴,软弱层。带.水文地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边坡地质结构,进行分区、分段稳定性评价,提出工程边坡开挖坡比和支护措施建议、6 查明坝址区岩体应力状态,评价高应力对确定建基面.建基岩体力学特性和岩体稳定的影响 7、查明水垫塘及二道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并作出评价。6。5 2.混凝土拱坝坝址的勘察方法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2条的规定外 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 1000,高拱坝和断裂构造复杂的坝址可选用1、500、2、工程地质测绘范围应包括坝址水工建筑物场地和对工程有影响的地段、3。对影响拱座和坝基岩体稳定的软弱层,带.岩溶洞穴,软弱结构面等,应根据地表露头。结合勘探揭露情况,确定分布范围、产状.规模,性状 连通率等要素,编制拱座岩体稳定分析的纵横剖面图和不同高程的平切面图、2、物探工作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 2条第2款的规定外,尚应在平硐,钻孔中采用声波,地震。电磁波等方法 探测岩体质量和地质缺陷、3、勘探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 2条第3款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岸拱肩及抗力岩体部位勘探应以平硐为主,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坝高、宜每隔30m、50m高差布设一层平硐,每层平硐的探测范围应能查明拱肩及上下游一定范围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平硐深度可根据岩体风化、卸荷。岩溶发育 断裂。软弱 层。带等因素确定,控制性平硐长度不宜小于1、5倍坝高 2,影响拱座岩体稳定的控制性结构面,软弱 层。带。岩溶洞穴等应布设专门平硐查明 4、岩土试验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2条第4款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坝基及拱座各类持力岩体和对变形有影响的软弱、层,带均应布置原位变形试验。每一主要持力岩体或软弱,层,带累计有效数量不应少于6点 并建立岩体波速与变形模量的相关关系。2 原位抗剪和抗剪断试验应在分析研究岩体滑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每一主要持力岩体和控制坝肩 基.岩体抗滑稳定的结构面、累计有效组数分别不应少于4组 3 对影响坝肩变形和稳定的主要软弱岩体.带 应进行流变试验、4.高地应力区坝高大于200m的拱坝坝址宜在不同高程。不同平硐深度进行岩体应力测试。5,水文地质试验应符合本规范第6,4、2条第5款的规定,6,地下水动态观测应符合本规范第6、4 2条第6款的规定,7.对两岸边坡和不稳定岩土体应进行变形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