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和技术要求6。2,1 基于核电厂各类建筑物对地基的不同要求,施工进度 周期差异也较大、因此要求按不同建筑地段实施勘察并进行岩土工程评价 以便于设计、施工对勘察报告的使用、6 2,2、由于本阶段勘察一般是在场地平整后进行的,本阶段地质测绘工作主要是对前期测绘成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对原始地表出露的重要地质现象在厂坪位置的出露特征变化进行调查对比。对开挖后揭露的地质现象进行调查与评价,必要时宜布置适量的探井、探槽进行揭露、6、2,3、核岛是指反应堆厂房及其紧邻的核辅助厂房、对核岛地段的钻孔只提出了最低的要求 主要考虑了核岛的形状和基础面积。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场地实际岩土工程条件和场地范围进行适当调整、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核电厂机组包括单堆布置和双堆布置形式 条文中的要求主要是针对双堆形式的机组布置提出的 对于单堆形式的机组、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其要求不尽相同。如M310机组 俄罗斯的VVER机组要求控制性钻孔深度一般不小于基础底面以下2,0倍反应堆厂房直径.而AP1000。CAP1400机组要求控制性钻孔深度一般不小于基础底面以下1,2倍反应堆厂房直径,因此应根据本条规定结合厂址具体岩土地质条件确定钻孔数量和深度,我国还没有在土和极软岩,软岩上建设核电厂的工程经验,鉴于反应堆厂房的重要性,在设计阶段的勘察中,当反应堆厂房为非岩石地基和极软岩,软岩地基时,需要开展载荷试验和旁压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参数.6。2,4。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岩土体动力学参数是反应堆厂房抗震设计和分析必不可少的参数,对参数本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也很高.波速测试是获取岩土体动力学参数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单孔法本身的局限性,现在的反应堆厂房抗震设计计算均采用跨孔法波速测试成果,取用的数据的深度达到基础底面以下1,5倍.2.0倍反应堆厂房直径,相当于本条规定的控制性钻孔深度、故要求每个反应堆厂房地段都要采用跨孔法进行波速测试,且测试深度达到控制性钻孔深度,并作为强制性条文执行,6、2.5,虽然常规岛地段按其建筑级别相当于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厂房 但考虑到与核岛系统的密切关系.本条对常规岛勘察工作量作了具体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场地具体工程地质条件,适当调整勘察工作量,6,2。7、根据我国核电厂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工程勘察经验、附属建筑物勘察一般分阶段进行.但也应注意到、我国核电建设的机组型式越来越多样化 工程的规模和要求各不相同.场地和地基的差别程度也很大 随着核电建设工程经验的积累.要求每个项目都分阶段勘察也不必要,当前期工作已经积累了大量工程勘察资料.且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时,也可直接进行详勘工作,本条对核安全相关建筑物控制孔和波速测试深度的规定系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 17741和。核电厂工程地震调查与评价规范,GB T。50572的要求提出的.6 2,8 当建筑场地有需要查清的软弱夹层和破碎带等特殊地质问题时、可以采用探坑,井。槽,必要时可采用斜井,平硐等工程地质坑探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勘察。当建筑物平面位置改变而已有勘察工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也应进行补充勘察工作.6,2 9,取样数量及取样钻孔总数应由岩土工程师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工程不同而确定 由于岩土体本身的不均匀性.取样设备.操作、储存.运输、制样对试样质量的影响,测试过程本身的系统误差、使得单个原位测试指标和单个试样的试验指标不能完全代表某一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因此应有足够的样本数量并且具有代表性,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数据的量应满足统计的要求,本条第1款.第2款.第3款给出了样本代表性和取样数量的最低要求.第4款,第5款给出了试样采取。储存、运输和制备的技术要求。6.2、10 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方法.由于测试没有脱离原来的地质环境、测试结果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尤其是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其测试方法,位置和数量不仅应结合所研究的内容。还要根据评价的目的确定,各种原位测试的仪器设备,试验方法,条件和过程控制等问题已有专门的规程和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可参考执行。6 2,11.由于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在前期已经取得了大量的资料,本阶段主要针对场地平整后由于场地开挖回填的影响引起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进行补充调查工作。并验证前期资料的准确性、在基岩区可选择压水试验或抽水试验测求岩体的渗透性参数、在第四系土层中可选择抽水试验或注水试验测求土体的渗透性参数,6,2,12,本条除规定了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外 还增加了一些特殊试验项目,主要是考虑了核电厂核安全相关建 构 筑物地基设计和安全分析评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