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天然建筑材料9、4,1、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应查明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储量 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9.4.2。天然建筑材料料场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1、应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 应先近后远,先集中后分散 并应注意各种料源的比较.3,应不占或少占耕地 林地,确需占用时,应保留还田,还林土层,4 应避免因料场的开挖而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和危及岸滩.边坡稳定 5.宜有较好的开采和运输条件 6 当核电厂场地施工开挖渣料质量符合要求时,宜优先利用开挖渣料、9.4,3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宜划分为普查 初查及详查三个阶段,并宜在核电厂的施工图设计阶段之前完成、9.4.4 普查阶段的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1,勘察工作宜在规划工程场地周边地区进行 并应遵循先近后远的原则。2。应搜集当地有关天然建筑材料开采和使用情况的资料,3 应了解勘察范围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周边环境条件。4、应了解勘察范围内可用的天然建筑材料种类 分布位置。质量,并应估算储量 9、4、5,初查阶段的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砂砾料应初步查明料层的厚度 物质组成及颗粒级配、夹层的分布及性质,地下水位,上覆无用层厚度等,对石料应初步查明地层岩性,矿物及化学成分.夹层分布,风化分带,结构面发育程度及充填物.覆盖层厚度。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碱活性等物理 化学 力学性质、2,应初步查明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和质量,各料场的开采和运输条件,3.各种天然建筑材料初查储量应达到设计需要量的2,5倍 3,0倍,9、4.6、详查阶段的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查明砂砾料的成因 结构,层次.物质组成.颗粒级配 夹层的空间分布与性质.地下水位 上覆无用层厚度等 2.应查明石料的岩性 矿物和化学成分。结构特征,夹层的空间分布、风化分带 结构面发育程度及充填物性质。覆盖层厚度。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碱活性等物理、化学,力学性质,3、应查明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质量.各料场的开采、运输条件.并应考虑开采对环境的不利影响,4 各种天然建筑材料详查储量应达到设计需要量的1.5倍.2、0倍,5。应评价料场人工边坡的稳定性 9,4,7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工作的布置 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遵循由面到点。由地面到地下 由近到远的原则、先进行地质调查与测绘,然后再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各种勘探手段,2、应当根据料场情况,地下水位。岩土特性和勘察阶段,选择钻探或井探等勘探方法。石料宜以洞探 钻探为主、坑探为辅 当采用物探手段时、应根据地形和岩土物性条件选择物探方法 3、勘探剖面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布置。宜沿岩相和岩性变化大的方向布置.勘探点应先疏后密 逐步增加并形成网格状,4,取样组数和试验项目应根据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用途,料场面积,均匀性和勘察阶段等确定 天然建筑材料试验项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5 料场地形图测量比例尺应根据料场的情况及勘察阶段来确定。普查阶段宜为1、10000 1。5000。初查阶段宜为1。5000 1 2000,详查阶段宜为1,2000。1.1000 9,4,8、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报告,应阐明各料场的位置、储量 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等内容.并应附必要的图件 9。4、9,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T,5388及.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