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空气调节冷热水及冷凝水系统9 9。1.工艺性空气调节系统冷水供回水温度、应根据空气处理工艺要求。并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确定.舒适性空气调节冷水供回水温度,应按制冷机组的能效高 循环泵的耗电输冷比低 输配冷损失小 末端需求适应性好等综合最佳。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常规供冷系统冷水供水温度不宜低于5.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5.技术合理时宜增大供回水温差、2。采用蓄冷装置的供冷系统供水温度和供回水温差应符合本规范第9,7 9条的相关规定,3.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时.负担显热的冷水机组的空调供水温度不宜低于16,当采用强制对流末端设备时,空调冷水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5,采用辐射供冷末端设备时,供水温度应以末端设备表面不结露为原则确定 空调冷水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2.4,蒸发冷却冷水机组供水温度和供回水温差应符合本规范第9.5。1条和第9。5、2条的相关规定.9,9,2.空气调节热水供回水温度应根据空气处理工艺要求、加热盘管或冷热盘管对热媒的需求、以及热媒的种类和特性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舒适性空调系统采用冷热盘管处理空气时 供水温度宜为50 60 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10,2.工艺性空调系统设专用加热盘管时、供水温度宜为70,130,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5.热源服务范围内同时有供暖系统且条件允许时.空调热水供回水温度与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宜保持一致.3。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热泵型机组供热水时。供回水温度应满足机组高能效运行的需求。9,9,3,空气调节水系统宜采用闭式循环、当确需采用开式系统时。应设置蓄水箱,蓄水箱的蓄水量宜按系统循环水流量的5、10,确定。且在水系统停止运行时、应能容纳系统泄出的水、蓄水箱不得出现溢流现象。9。9,4,全年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仅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时,应采用两管制水系统,当厂区内一些区域需全年供冷时,可采用冷热源同时使用的分区两管制水系统,当供冷和供热工况交替频繁或同时使用时、宜采用四管制水系统。9、9。5,直接供冷.热、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冷水机组允许。控制方案和运行管理可靠的前提下。冷源侧可按变流量系统设计,2.负荷侧应按变流量系统设计.3 各区域水温要求一致且管路压力损失相差不大,系统设计阻力不高的中小型工程.宜采用一级泵系统、4.各区域水温要求一致且管路压力损失相差不大 系统设计阻力较高的大型工程。宜采用二级泵系统。二级泵不应分区域集中设置。5,各区域水温要求不一致或管路压力损失相差较大。系统设计阻力较高的大型工程,宜采用二级泵系统,二级泵应按不同的区域分别设置。6.二级泵仍不满足使用要求时、可采用多级泵系统 9。9.6、二级泵或多级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二级泵供回水总管之间设平衡管.平衡管管径不宜小于总供回水管管径。2、按区域分别设置二级泵或多级泵时、应按服务区域的平面布置,系统的压力分布等因素合理确定设备的位置、3、二级泵或多级泵均应采用变速泵 9,9。7、直接供冷、热,不满足使用要求时 可部分空调区或全部空调区设置换热器间接供冷 热,二次侧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变流量系统设计。2,各区域水温要求不一致或管路压力损失相差较大时 宜分区域设置热交换器、9 9 8,冷源侧定流量运行.负荷侧变流量运行时.空调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多台冷水机组和冷水泵之间通过共用集水管连接时 每台冷水机组进水或出水管道上宜设置电动或气动两通阀 并宜与冷水机组和水泵连锁 2,空调末端装置应设置温控两通阀,3.供,回水总管之间应设置旁通管及旁通调节阀或平衡管,旁通调节阀的设计流量宜取容量最大的单台冷水机组的额定流量 9.9.9.冷源侧,负荷侧均变流量运行时.空调水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第9 9,8条第1款和第2款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择允许水流量变化范围大 适应冷水流量快速变化.且具有出水温度精确控制功能的冷水机组,2 冷源侧循环泵应采用变速泵,3,在供、回水总管之间应设置旁通管及旁通调节阀、旁通调节阀的设计流量应取各台冷水机组允许最小流量中的最大值。4、采用多台冷水机组时.应选择在设计流量下蒸发器水压降相同或接近的冷水机组、9,9。10、冷热水循环泵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除冷水循环泵的流量及扬程 台数、允许使用温度满足冬季设计工况及部分负荷工况的使用要求外。两管制空气调节水系统应分别设置冷水和热水循环泵,2.冷源侧冷水循环泵的台数和流量宜与冷水机组的台数和流量相对应,3 冷热水泵台数应按系统设计流量和调节方式确定,每个分区不宜少于2台、4 严寒及寒冷地区.每个分区运行的热水泵少于3台时。应设1台备用泵 9.9,11、空气调节水系统布置和选择管径时,应减少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当超过15、时.应设置调节装置 9,9,12。空气调节水系统的设计补水量、小时流量,可按系统水容量的1。计算,9、9,13。空气调节水系统的补水点宜设置在循环水泵的吸入口处.当补水压力低于补水点压力时,应设置补水泵.空气调节补水泵的选择和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补水泵的扬程应保证补水压力比系统静止时补水点的压力高30kPa,50kPa,2,小时流量宜为补水量的5倍,10倍.3、补水泵不宜少于2台.9,9,14.当设置补水泵时。空气调节水系统应设补水调节水箱。水箱的调节容积应按水源的供水能力,水处理设备的间断运行时间及补水泵稳定运行等因素确定,9,9.15,闭式空气调节水系统的定压和膨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定压点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口处,定压点最低压力应使系统最高点压力高于大气压力5kPa以上、2 宜采用高位膨胀水箱定压.3,膨胀管上不宜设置阀门,设置阀门时.应采用有明显开关标志的阀门,4,系统的膨胀水量应能够回收.9,9。16,当给水硬度不符合相应标准时,空气调节热水系统的补水宜进行水处理,并应符合设备对水质的要求,9 9。17.空调水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空调热水管道利用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补偿器 2。坡度应符合本规范第5。8 18条对热水供暖管道的规定,9。9、18。空气调节水系统应设置排气和泄水装置、9.9 19,冷水机组或换热器 循环水泵,补水泵等设备的入口管道上,应根据需要设置过滤器或除污器.9,9,20,空气处理设备冷凝水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空气调节设备的冷凝水盘位于机组的正压段时,冷凝水盘的出水口宜设置水封,位于负压段时。应设置水封、水封高度应大于冷凝水盘处正压或负压值,2、冷凝水盘的泄水支管沿水流方向坡度不宜小于0.01,冷凝水水平干管不宜过长。其坡度不应小于0.003,且不应有积水部位。3.冷凝水水平干管始端应设置扫除口、4、冷凝水管道宜采用排水塑料管或热镀锌钢管。当冷凝水管表面可能产生二次冷凝水且对使用房间可能造成影响时,管道应采取防凝露措施,5。冷凝水排入污水系统时、应采取空气隔断措施,冷凝水管不得与室内密闭雨水系统直接连接 6.冷凝水管管径应按冷凝水的流量和管道坡度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