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空气调节冷热水及冷凝水系统9.9,1 本条规定了空气调节冷水参数,工艺性空气调节系统冷水供回水温度。应根据空气处理工艺要求、并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确定。舒适性空气调节系统冷热水参数.应考虑冷热源,末端、循环泵功率的影响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原规范规定。空气调节冷水供水温度 5。9,一般为7。空气调节冷水供回水温差.5.10 一般为5 由于工业建筑中工艺性空调系统种类繁多.要求各异,同时随着冷热源设备种类的增加,技术的进步.新的节能环保政策的出台等因素.上述参数显得过于简单 概括。但要全面概括各种情况,规范的篇幅可能过长、因此本规范中只提出原则性规定 工业项目中生产用制冷和空气调节用制冷有时合并设置制冷站,甚至合并设置制冷系统,在工艺用冷为主时。冷媒参数应随工艺要求确定.仅按设备种类划分,空气调节冷水参数的确定原则如下 1,采用冷水机组直接供冷时 空调冷水供回水温度可按设备额定工况取7.12,循环水泵功率较大的工程。如厂区集中供冷。在综合考虑制冷机组性能系数和制冷量影响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供水温度、加大空调冷水供回水温差,2,采用蓄冷装置的供冷系统.空调冷水供水温度应根据采用蓄冷介质和蓄冷 取冷方式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第9。7、9条的相关规定 当采用蓄冷装置能获得较低的供水温度时,应尽量加大供回水温差、4 采用蒸发冷却或天然冷源制取空调冷水时 空调冷水的供水温度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末端设备的工作能力合理确定,当采用强制对流末端设备时.空调冷水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4。9 9,2,本条规定了空气调节热水供回水温差.1、确定热水供回水温度时.也应综合各种因素 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冷热盘管夏季供冷,冬季供热、换热面积较大,热水温度不宜过高。供水温度50.60,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10,专用加热盘管不受夏季工况的限制.2,对于工业厂房.一次热源的温度一般较高。供暖空调设备有使用高温热水的条件.使用高温热水,可减小加热器面积,获得较高的送风温度。大温差供水系统输送能耗低,管材消耗小,因此规定,工艺性空调系统设专用加热盘管时.供水温度宜为70,130,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5.3.采用直燃式冷.温,水机组、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等作为热源时,空调热水供回水温度和温差应按设备要求和具体情况确定,并应使设备具有较高的供热性能系数.9、9,5。本条规定了直接供冷空调水系统的设计,暖通术语规定如下,是同一个水系统,直接供冷、称为一级泵,二级泵等,经过了换热 划分成了不同的水系统 间接供冷,称为一次泵,二次泵等,1,冷水机组定流量,负荷侧变流量的一级泵系统、形式简单,通过末端用户设置的水路两通自动控制阀调节各末端的水流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系统形式,在冷水机组允许.控制方案和运行管理可靠的前提下,为了节能、在技术经济条件合理时.也可采用冷水机组、负荷侧均变流量的一级泵系统。2 负荷侧应按变流量系统设计 末端设备水路上设电动或气动阀 与末端设备联动。水路阀采用双位阀或调节阀,3,一级泵系统是较常用的系统形式 4、5,二级泵的选择设计,1,关于系统作用半径较大。设计系统阻力较高。机房冷源侧阻力变化不大。因此系统设计水流阻力较高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系统作用半径造成的,因此系统阻力是推荐采用二级泵或多级泵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通过二级泵的变流量运行.可大大节约系统耗能。2。关于二级泵不分区域并联设置,一级泵负担冷源侧水系统阻力。二级泵负担负荷侧水系统阻力,通过运行调控。可实现水泵运行节能 3。关于分区域设置二级泵.当有些系统或区域空调冷热水的温度参数与冷热源的温度参数不一致,又不单独设置冷热源时,可采用设置二级混水泵和混水阀调节水温的直接供冷系统,当不同区域管网阻力相差较大时,分区域分别设置二级泵,有利于水泵运行节能,6,多级泵的选择设计 当系统作用半径大 即使采用二级泵系统。仍然扬程过高时。宜采用多级泵系统.对于冷热源集中设置且各建筑分散的大规模冷、热水系统.当输送距离较远且各用户管路阻力相差悬殊或用户所需水温不一致时.宜按系统或区域分别设置多级泵系统.9 9、6。本条是关于二级泵或多级泵系统的设计,为新增条文.1、一、二级泵之间的旁通管称为平衡管.也称盈亏管,耦合管,其两侧接管端点。即为一级泵和二级泵负担管网阻力的分界点.当一 二级泵流量在设计工况完全匹配时,平衡管内应无水流通过.两端无压差 当一,二级泵流量在调节工况时.平衡管内有水流通过,保证冷源侧通过蒸发器的流量恒定,同时负荷侧的流量按需供给.为了防止平衡管内水,倒流 现象 应进行水力计算 当分区域设置的二级泵采用分布式布置时。如平衡管远离机房设在各区域内,定流量运行的一级泵需负担机房和外网的阻力。应按最不利区域所需压力配置、功率很大 同时较近各区域平衡管前的资用压力过大.需用阀门调节克服、不符合节能.因此推荐平衡管的位置在冷源站房内.当平衡管内有水流通过时,也应尽量减少平衡管阻力.因此管径尽量大、2,二级泵或多级泵可集中设置在冷源站房内 也可以设在服务的各区域内。集中设置管理简单、当水系统分区较多时,可考虑将二级泵或多级泵设置在各服务区内.但需校核从平衡管的分界点至二级泵或多级泵入口的阻力不应大于定压点高度,防止二级泵或多级泵入口处出现进气和气蚀。3、二级泵或多级泵采用变频调速泵 比仅采用台数调节更节能,9.9。7.本条是关于二次侧空调水系统的设计,为新增条文。直接供冷,热 不满足使用要求时可通过换热间接供冷 热 1。按变流量系统设计时。末端设备应设温控两通阀,循环泵宜采用变频调速泵,2,这里的分区域设置二次水系统、其原理与分区域设二级泵或多级泵相似.9 9.8,本条是关于冷源侧定流量运行,负荷侧变流量运行时,空调水系统的设计 1。多台冷水机组和循环水泵之间宜采用一对一的管道连接方式 不包括冷源侧、负荷侧均变流量的一级泵系统,当冷水机组与冷水循环泵之间采用一对一连接有困难时、常采用共用集管的连接方式,当一些冷水机组和对应的冷水泵停机,应自动隔断停止运行的冷水机组的冷水通路、以免流经运行冷水机组的流量不足、对于冷源侧,负荷侧均变流量的一级泵系统,冷水机组和冷水循环泵可不一一对应 并应采用共用集水管连接方式.冷水机组和冷水循环泵的台数变化及运行状态应根据负荷变化独立控制.2,空调末端装置应设置自控两通阀,包括开关控制和连续调节阀门,才能实现系统流量按需求实时改变,3、工业上除电动两通阀外.也常用气动两通阀.4,自控旁通阀的口径应按本规范第11 2.8条的规定通过计算阀门流通能力 即流量系数,来确定、防止阀门选择过大,对于设置多台相同容量冷冻机组的系统,该设计流量就是一台冷水机组的流量、对于设置冷水机组大小搭配的系统、通常情况是多台大机组联合运行.小机组停运,但也可能有其他的大小搭配运行模式、但从冷水机组定流量运行的安全原则考虑 旁通阀设计流量选取容量最大的单台冷水机组的额定流量、9,9,9,本条是关于冷源侧、负荷侧均变流量运行时,空调水系统的设计,1.对适应变流量运行的冷水机组应具有的性能提出了要求,2 水泵采用变速控制模式,其被控参数应经过详细的分析后确定、包括采用供回水压差。供回水温差。流量.冷量以及上述参数的组合等控制方式,3.虽然应用于该系统的冷水机组均是流量允许变化的机型、但均有各自安全运行的最小流量,为了确保冷水机组均能达到最小流量。供 回水总管间应设置设计流量取各台冷水机组允许最小流量中的最大值的旁通调节阀 即空调末端全部关闭,冷冻机组在停机前,也可通过该旁通阀,有一个最低限度流量的冷冻水通过冷水机组,4,如果冷水机组蒸发器在设计流量下的水压降相差较大.由于系统的不平衡,在变流量运行时,流经阻力较大机组的水流量可能低于机组允许的最小流量 故作出本款规定.9 9、10.本条规定了冷热水循环泵的选用原则 1。对于两管制系统 一般按系统的供冷运行工况选择循环泵 供热工况时系统和水泵工况不吻合。往往水泵不在高效率区运行或系统为小温差大流量运行等.造成电能浪费、因此不宜冬、夏合用循环泵.当冬.夏季空气调节水系统流量及系统阻力相差不大时.从减少投资和机房占用面积的角度出发,也可以合用循环泵 2.为保证流经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量恒定.并随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的增减。向用户提供适应负荷变化的空气调节冷水流量、要求一级泵设置的台数和流量与冷水机组,相对应,考虑到如模块式冷水机组拥有多套蒸发器制冷系统的特殊情况,不再按原规范强调、一对一,可根据模块组装成的冷水机组情况,灵活配备循环水泵台数,且流量应与冷水机组相对应,3 变流量运行的每个分区的各级水泵的流量调节.可通过台数调节和水泵变速调节实现,但即使是流量较小的系统、也不宜少于2台,是考虑在小流量运行时 水泵可以轮流检修 但是同级水泵均采用变速方式时.如果台数过多.会造成控制上的困难.系统不分区时、可认为是一个大区.每个分区 冷热水循环泵。不宜少于2台、同样适用,4,空气调节热水循环泵的流量调节和水泵设置原则一般为流量调节.多数时间在小于设计流量状态下运行.只要水泵不少于2台、即可做到轮流检修 但考虑到严寒及寒冷地区对供暖的可靠性要求较高.而且设备管道等有冻结的危险,强调水泵设置台数不超过3台时,宜设置备用泵。以免水泵检修时,流量减少过多.上述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中.供热热水制备。一章的相关规定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