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8.土,钉.墙6,8 1.土钉不宜超越用地红线、基坑围护设计宜考虑土钉施工对以后产生的不利影响,土钉施工和土钉支护的变形可能对邻近建筑的地基基础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土钉不应打入邻近建筑的地基基础之下、6,8,2。土钉施工与其他工序 如降水、土方开挖相互交叉,各工序之间密切协调,合理安排 不仅能提高施工效率、更能确保工程安全,土钉墙施工应按顺序分层开挖 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土钉与喷射混凝土以前。不得进行下一层的开挖,开挖深度和作业顺序应保证裸露边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自立,当用机械进行土方作业时、严禁边壁超挖或造成边壁土体松动。基坑的边壁宜采用小型机具或铲锹进行切削清坡 以保证边坡平整.排水沟和集水坑宜用砖砌并用砂浆抹面 坑中集水应及时抽排,6,8,5.先喷上一层混凝土,再铺设钢筋网。既可保证岩土层稳定性较差时的作业安全,又可减少岩土层表面的起伏差。便于保证钢筋网保护层 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后再铺设第二层钢筋网 有利于减少喷射作业过程中物料的回弹率 增加钢筋与壁面之间喷射混凝土的密实性。6。8 6 面层喷射混凝土施工分为干法和湿法.所谓干法.即是将水泥。砂石料拌合后 用压缩空气输送到工作面 在喷射到工作面上的同时加水,在拌合输送和喷射的过程中均为粉状拌合物,因此对空气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湿法喷射即是将水泥.砂石料加水拌合形成混凝土.通过管道输送到工作面、快速喷射到岩.土 面上。湿喷法对大气的污染要小得多。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建议采用湿喷工艺 2、按规定区段进行喷射作业,有利于保证喷射混凝土支护的质量,并便于施工管理.喷射混凝土的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以免松散的回弹物料粘污尚未喷射的壁面、同时 下部喷层还能起到对上部喷层的支托作用.可减少或防止喷层的松脱和坠落。工程实践表明,只有当壁面上形成10mm左右厚度的塑性层后,粗骨料才能嵌入.为减少回弹损失、一次喷射的混凝土厚度不宜过薄.同时.一次喷射的厚度也不宜过大 否则容易造成离层或因自重过大而坠落,为保证施工时的喷射混凝土厚度达到规定值,可在边壁面上垂直打入短的钢筋段作为标志,当面层厚度大于100mm时应分两次喷射、每次喷射厚度宜为50mm、70mm、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2mm.水灰比不宜大于0.45,3 当喷头与受喷面垂直、喷头与受喷面的距离控制在0,8m 1,0m进行喷射作业时、粗骨料易嵌入塑性砂浆层中,喷射冲击力适宜表现为一次喷射厚度大,回弹率低,粉尘浓度小。但是。目前不少单位对这个问题往往不够重视。偏离了这一技术要求 从而造成了回弹率高 粉尘浓度大、恶化了作业环境.因此、本款对此特别作了规定、4,喷射混凝土中由于砂率较高 水泥用量较大。以及掺有速凝剂,其收缩变形要比现浇混凝土大 因此 喷射混凝土施工后,应对其保持较长时间的喷水养护,6,8.8。本条中关于孔深的误差为50mm,也即要求孔深只能长,不能短,是根据孔底清渣 杆体顺利下放等因素而定的,同时也使锚固效果得到保证、对孔径提出规定是为了能有足够厚度的浆体包裹杆体,并确保浆体与孔壁粘结均匀,以保证设计要求的锚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