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3 1,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表3 3 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表中n为测站数.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3,3。2。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 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 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3 3.3,导线网中 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3,3.4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3,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3。3,5,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3 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3。3,6、导线点的埋石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三 四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水平角观测3。3。7、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 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 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旋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 5,7,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mm.3 3.8.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 并符合下列规定。1。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表3 3 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注,1、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2.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 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2 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3.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4.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 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3,3,9、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右角、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但在观测右角时 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 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之差 不应大于本规范表3,3。1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2倍,3 3,10,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2,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 3。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的限制 3。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4.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 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 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15 长度元素应量至1mm,3、3,11,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 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2,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3 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3,3,12.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3,3、13,每日观测结束 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距离测量3、3、14、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应采用中,短程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测距.一级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量距,3 3。15.本规范对中。短程测距仪器的划分 短程为3km以下、中程为3 15km,3 3、16,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按 3,3,16。式表示.式中,mD.测距中误差 mm,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mm、b 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 D,测距长度 km、3.3,17。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 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表时 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3,3,18,各等级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 3,18的规定、表3,3,18.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 4次的过程。2。困难情况下、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3,3.19,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2.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3,四等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4.测量气象元素的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1 5m以外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且读数精确至0,2.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且读数精确至50Pa。5 当测距边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的高差进行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第4。3、2条和4,3,3条中五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1倍执行、3,3,20,每日观测结束 应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3,3、21,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3,3,21的规定 表3 3、21,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量距边长应进行温度.坡度和尺长改正.2.当检定钢尺时.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00000 导线测量数据处理3。3,22.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 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3,3。23 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的斜距,须经气象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2、两点间的高差测量 宜采用水准测量、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其高差应进行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3 水平距离可按 3,3,23.式计算。式中,DP、测线的水平距离,m S.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m、h,仪器的发射中心与反光镜的反射中心之间的高差,m,3.3 24 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 应按,3,3。24,式计算,式中,fβ。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或附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n 计算fβ时的相应测站数、N、闭合环及附合导线的总数,3 3、25,测距边的精度评定、应按,3 3.25,1。3。3,25,2,式计算,当网中的边长相差不大时、可按、3 3。25,3、式计算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1、单位权中误差、式中、d,各边往,返测的距离较差,mm,n 测距边数、P,各边距离的先验权。其值为、σD为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计算.2,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式中.mDi,第i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mm。Pi、第i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3、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式中。mDi、平均测距中误差 mm,3.3。26、测距边长度的归化投影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 3。3.26、1,式计算,式中。DH.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m、DP。测线的水平距离 m.HP.测区的平均高程.m。Hm 测距边两端点的平均高程、m,RA 参考椭球体在测距边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径。m 2、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 应按、3.3、26,2,式计算。式中 D0、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 m,hm。测区大地水准面高出参考椭球面的高差 m 3、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应按、3,3 26.3。式计算 式中、Dg,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m ym 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平均值 m.Rm.测距边中点处在参考椭球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径.m、y 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增量,m、3,3 27、一级及以上等级的导线网计算 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 三级导线网 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成果表中的方位角和边长应采用坐标反算值,3,3、28,导线网平差时,角度和距离的先验中误差、可分别按3.3,24条和3。3,25条中的方法计算.也可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求得的经验公式估算先验中误差的值 并用以计算角度及边长的权 3。3 29.平差计算时.对计算略图和计算机输入数据应进行仔细校对,对计算结果应进行检查。打印输出的平差成果,应包含起算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必要的中间数据、3。3,30。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参数或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当采用简化平差时 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可作相应简化。3,3、31。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表3,3,31的规定、表3 3,31,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