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全站仪测图5、3,1,本条是对全站仪测图所用仪器和应用程序的基本规定 对电子手簿的采用未作具体要求.测图的应用程序、是指全站仪的基本功能程序 除满足测量的基本程序要求外,还应具有数据记录。存储,代码编辑.通信等功能,以满足内业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的需要,采用常用数据格式的规定.主要是为了满足数据交换的需要,5,3、2、本规范将全站仪测图 也称为野外数据采集.分为三种类型、即编码法、草图法和内外业一体的实时成图法,但随着全站仪外围配套设备的逐步完善,有些电子手簿,电子平板或掌上电脑可绘制基本的草图.此时草图的概念较人工绘制纸质草图已有所延伸、5、3,3。全站仪增设测站点.主要是指采用极坐标法半测回测设的坐标点,当然、也可采用其他交会的方法增设,增设测站点的平面和高程精度、应高于地物,地形测绘的精度.支点的高程应往返观测检查.为避免出现粗差。作业时应注意对其他测站已测地物点的重复测量检查,5。3。4。本条规定了全站仪测图测站安置和检核的基本要求.为新增内容.5 3,5、关于全站仪测图的测距长度,测点的观测中误差可按、61 式估算 式中,D.测点至测站的距离、mD D,测距相对中误差、按1、5000综合考虑,mβ,测角中误差。按45,计 当测点距离为100m、则可计算出每百米测点点位中误差为3cm。考虑到数据采集时.觇牌棱镜的对中偏差,测站点误差以及实测时的客观条件限制等因素 取规范表5,3,5的限值,5,3、6,本条是全站仪测图三种作业方法的最基本要求,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对于测点的属性、地形要素的连接关系和逻辑关系等均应在作业现场清楚记载、本条第4款几何作图法是对全站仪测图法的补充。对几何作图法的测量数据可采用电子手簿,全站仪或人工白纸草图等形式记录 5.3,8,测出界线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地形图的拼接检查 5。3.9、原始数据文件是十分重要的文件 应注意备份 数据编辑时 如数据记录有误。可修改测点编号,编码,排序等。但对于记录中的三维坐标。角度、距离等测量数据不能修改。应对错误数据进行检查分析。及时补测或返工重测。GPS RTK测图5、3。10、本条所列资料,是GPS.RTK测图应具备的基础性资料。不仅要收集控制点在国家或地方坐标系和高程系的坐标,高程,而且还应收集相应的WGS。84坐标系的坐标 高程资料,以便求算转换参数或验证转换参数 对已有转换参数的测区,应尽量收集应用.本条将国家高程基准以外的其他高程基准称为地方高程基准.5.3 11。由于GPS接收机所获得的是WGS。84坐标系中的空间三维直角坐标.而我们通常所使用的是国家或地方坐标及正常高系统,两套系统之间的转换,是由基准转换.平面坐标转换和高程转换构成。1。关于基准转换、要将空间三维直角坐标转换到高斯平面,必须通过某一椭球面作为过渡,这种转换可采用三参数或七参数法实现。对于小于80km 80km测图范围,一般可采用三参数单点定位确定转换关系 较大测图区域宜采用七参数多点定位确定转换关系 一般来说,地方坐标系采用平均高程面或补偿高程面作为投影面 这个投影面与区域椭球面不平行,因此、在确定区域椭球的元素和定位时,应尽可能使投影面与区域椭球面吻合,事实上,在区域椭球面确定方面存在不足。较多采用国家参考椭球参数,其实、在目前的条件下 采用国家参考椭球元素,WGS。84椭球元素均是一种选择,2,关于平面坐标转换.依据原有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将地方参考椭球、区域椭球 大地坐标转换到高斯平面,为了保证转换坐标的起始数据与地方平面坐标系统的一致性 可在高斯平面坐标系内将GPS网进行平移和旋转来实现.确定平移、旋转和缩放四参数。不应少于4个已知点、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3。关于高程转换 高程转换、可采用拟合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其起算点的精度应采用图根以上的高程控制点精度,参见本规范4。4节的有关说明,5,3,12,由于转换参数的质量与所用控制点的精度及分布有关.因此转换参数的使用具有区域性.仅适用于所用控制点圈定的范围及邻近区域、但其外推精度明显低于内插精度.故规定不应超越转换参数的计算所覆盖的范围 对输入参考站点空间直角坐标的规定。是为了避免不同时期参考站点定位的WGS,84坐标差异对GPS、RTK测量造成影响、5.3、13,有文献认为、在15km之内GPS RTK数据处理的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能够得到固定解,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GPS测量的高程中误差通常是平面中误差的2倍,且与到参考站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关系,为保证工程测图的高程精度 将作业半径限定为10km较为适宜。即控制在短基线范围内。5.3。15,由于GPS,RTK测量的浮动解成果精度极差,无法满足工程测图的要求。故规定必须采用固定解成果 5。3,17,不同参考站作业时 要求检测一定数量的地物重合点,重合点点位较差的限差 取城镇建筑区地形测量的地物点点位中误差的值、见本规范表5,1 5,1,重合点高程较差的限差、取一般地区地形测量。平坦地 高程中误差的值.见本规范表5。1、5。2。平板测图5 3、19.平板测图的概念。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手工成图法,即采用经纬仪或平板仪确定方向和视距,在平板上展绘成图、常用的方法有、经纬仪配合量角器测绘法,大平板仪测绘法,经纬仪.或水准仪,配合小平板测绘法等.5 3,20.用于绘图的聚酯薄膜。应满足一定的透明度和伸缩率等要求,故本条给出了选择聚酯薄膜时的主要技术指标、5 3、21,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展点等误差的规定,是为了保证测图最终精度所必需的精度要求.也是展点仪、坐标仪,尺。等工具可以达到的指标 5。3 22 由于平板测图所用仪器,工具的各项误差 将直接影响测图的最终精度,即一般地区为0,8mm,城镇建筑.工矿区为0。6mm,故.将展绘工具的误差限定在0,2mm是可行的。5、3、23。由于解析补点的精度要低于图根点的精度 点位中误差按0.3mm估算、因此 图解交会点的误差三角形内切圆直径规定为0,5mm是适宜的,对于视距支点长度相应缩短也是必要的。对于图解补点的高程较差,适当放宽为平地基本等高距的1,5.山地基本等高距的1 3是合理的,5 3,24、根据平板测图的最大视距长度。推算点位中误差见表12 可以看出本条所采用的限值是合适的,点位中误差基本满足规范表5,1,5。1的要求,表12,平板测图的最大视距长度和点位中误差5.3。25 平板仪对中的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 05mm、当采用垂球对点时。也是容易达到的.测站上校核方向线的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这是人眼可察觉到的图解误差的最小值、5。3、26 根据实践经验,每幅图测出图廓外5mm是图幅接边所必须的,也是比较适宜的 5.3、28,由于相邻两图幅接边处各自的中误差为M.则.其较差为M,限差为2M、数字地形图的编辑处理5、3、30.近十年来。数字化成图软件发展迅速,但版本较杂 其输出结果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在线型。图块的使用上 虽然输出纸图是一致的.但其电子版图却有许多差别,有些设计院反映。某些软件所生成的地形图使用不甚方便.如.在人机交互式绘图中往往出现点线不符.连接关系表示不明确,坎状物交叉处问题较多等、为此、规范修订对数字地形图的编辑处理给出了相关的具体要求,对数字地形图编辑处理软件的测试和使用作出了基本规定.5.3.31、数据处理 是数字地形图绘制的重要环节 数据处理软件通常与成图软件为一体、组成数字地形图绘制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并将不同记录格式的数据进行转换.分类 计算、编辑 为图形处理提供必要的绘图信息和数据源,随着数字地形图的广泛应用.更加强调地形图各种属性信息的重要性。因此,地形,地物相关属性信息的编写赋值,是数字地形图编辑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有些数字地形图产品的等高线没有具体的高程赋值、给设计部门的应用造成一定的困难,5,3,32、对地形图要素进行分层表示是十分必要的。基于目前现状,本规范对地形要素的分层等属性不作统一规定。5 3,33.5、3,34 受成图软件功能的限制,在批量生成图形时,会出现一些符号,文字注记、高程注记,线条相互交叉重叠等现象.曲线拟合时,如拟合参数选取不当,也会使曲线失真等不符合本规范第5、3 38、5,3,44条要求的情况,因此,对所生成的图形还应进行全面的校对,检查和编辑处理,5、3、35.关于数字地形图分幅、1。根据成图需要进行分幅裁剪时。要求检查编辑每幅图的图边数据.避免出现以下情况,1.点位,如控制点。地形点等.与注记分离。2,点状符号,如独立地物,控制点,管线等符号,被裁分,3,注记文字被裁分。出现注记不完整.4,图边线条。或文字、被意外删除等、2,图廓及坐标格网要求采用成图软件自动绘制,当个别格网需要编辑时.应采用坐标展绘,在计算机屏幕量取的图廓及格网坐标应和理论值一致,5、3.36 数字地形图的编辑检查 类似于平板测图中的内业自检 是计算机成图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 5,3 37、图形编辑完成后,要求在绘图仪上按相应比例尺输出检查图.除对图面内容进行内外业检查外、还要求检查绘图质量。这里的绘图质量检查,主要是指图廓线的绘制精度检查,纸质地形图的绘制5.3.38、5、3,46.这里是对用手工完成地形图的绘制。原图着黑,映绘,清绘与刻绘等工作,而提出的绘图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