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隧道施工测量8 6 1 隧道工程施工前。应熟悉隧道工程的设计图纸,并根据隧道的长度.线路形状和对贯通误差的要求,进行隧道测量控制网的设计,8.6,2.隧道工程的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不应大于表8,6,2的规定.表8 6 2.隧道工程的贯通限差.注.作业时,可根据隧道施工方法和隧道用途的不同、当贯通误差的调整不会显著影响隧道中线几何形状和工程性能时,其横向贯通限差可适当放宽1.1,5倍,8、6.3。隧道控制测量对贯通中误差的影响值.不应大于表8 6、3的规定,表8.6,3 隧道控制测量对贯通中误差影响值的限值8。6 4。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应根据隧道的长度按表8、6 4选取,表8、6,4 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8,6、5.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应根据隧道两开挖洞口间长度按表8,6。5选取 表8,6.5,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8、6。6,隧道洞外、洞内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应分别依洞外水准路线的长度和隧道长度按表8,6。6选取 表8,6、6 隧道洞外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8.6.7、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网宜布设成自由网、并根据线路测量的控制点进行定位和定向,2。控制网可采用GPS网,三角形网或导线网等形式。并沿隧道两洞口的连线方向布设。3 隧道的各个洞口 包括辅助坑道口,均应布设两个以上且相互通视的控制点.4,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3章的有关规定 8,6,8,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洞内的平面控制网宜采用导线形式.并以洞口投点,插点。为起始点沿隧道中线或隧道两侧布设成直伸的长边导线或狭长多环导线、2.导线的边长宜近似相等。直线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段不宜短于70m 导线边距离洞内设施不小于0.2m。3 当双线隧道或其他辅助坑道同时掘进时,应分别布设导线,并通过横洞连成闭合环 4,当隧道掘进至导线设计边长的2。3倍时,应进行一次导线延伸测量、5,对于长距离隧道 可加测一定数量的陀螺经纬仪定向边 6、当隧道封闭采用气压施工时 对观测距离必须作相应的气压改正,7、洞内导线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3、3节的有关规定 8.6 9,隧道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洞内.外的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2、隧道两端的洞口水准点、相关洞口水准点,含竖井和平洞口、和必要的洞外水准点,应组成闭合或往返水准路线。3.洞内水准测量应往返进行。且每隔200.500m应设立一个水准点,4、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有关规定,8 6.10 隧道竖井联系测量的方法 应根据竖井的大小 深度和结构合理确定 并符合下列规定,1、作业前,应对联系测量的平面和高程起算点进行检核,2,竖井联系测量的平面控制.宜采用光学投点法。激光准直投点法、陀螺经纬仪定向法或联系三角形法,对于开口较大,分层支护开挖的较浅竖井。也可采用导线法、或称竖直导线法。3,竖井联系测量的高程控制、宜采用悬挂钢尺或钢丝导入的水准测量方法,8,6。11。隧道洞内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隧道的施工中线。宜根据洞内控制点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当掘进距离延伸到1,2个导线边,直线不宜短于200m,曲线部分不宜短于70m.时 导线点应同时延伸并测设新的中线点.2.当较短隧道采用中线法测量时 其中线点间距.直线段不宜小于100m、曲线段不宜小于50m、3、对于大型掘进机械施工的长距离隧道、宜采用激光指向仪.激光经纬仪或陀螺仪导向.也可采用其他自动导向系统,其方位应定期校核,4.隧道衬砌前,应对中线点进行复测检查并根据需要适当加密、加密时。中线点间距不宜大于10m、点位的横向偏差不应大于5mm,8,6,12,施工过程中,应对隧道控制网定期复测.8.6,13,隧道贯通后。应对贯通误差进行测定.并在调整段内进行中线调整 8,6,14。当隧道内可能出现瓦斯气体时、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防爆措施、并须使用防爆型测量仪器.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