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5,壳体基础计算12,5 1。壳体基础的外形尺寸 图12。5,1,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倒锥壳,下壳.的控制尺寸r2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图12。5,1 正倒锥组合壳基础1,上环梁,2,正锥壳、3。倒锥壳式中,Gk,基础自重标准值和至埋深z2处的土重标准值之和,kN pkmax pkmin.分别为下壳经向长度内.沿环向。r2处.单位长度范围内,在水平投影面上的最大和最小地基反力标准值.kN、m,2.下壳经向水平投影宽度l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pk.在荷载标准值作用下,下壳经向水平投影宽度l和沿半径为r2的环向单位弧长范围内产生的总地基反力标准值 kN,m、θ0,地基塑性区对应的方位角,可根据e r2查表12 5、1。e.Mk、Nk,Gk,表12 5,1、θ0与e。r2的对应值,3.下壳内,外半径r3,r1可按下列公式确定、4、下壳与上壳,正锥壳,相交边缘处的下壳有效厚度h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Qc 下壳最大剪力、N.计算时不计下壳自重.ƒt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p1.在荷载设计值作用下,下壳经向水平投影宽度l和沿半径为r2的环向单位弧长范围内产生的总地基反力设计值、kN,m,按本规范公式 12,5。1,5.计算,其中Gk、Nk采用设计值、12。5,2。正倒锥组合壳体基础的计算可按下列原则进行。1,正锥壳。上壳,可按无矩理论计算。2,倒锥壳、下壳,可按极限平衡理论计算,12。5,3 正锥壳的经.环向薄膜内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1,M1、分别为壳上边缘处总的垂直力、kN。和弯矩设计值.kN,m,Na,Nθ 分别为壳体计算截面处单位长度的经向,环向薄膜力、kN.H1。作用于壳上边缘的水平剪力设计值。kN ra.r,分别为壳体上边缘及计算截面的水平半径,m。图12,5.1。α 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图12、5、1 12,5 4,倒锥壳的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倒锥壳水平投影面上的最大土反力qymax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12.5 4,1,图12.5 4,1、倒锥壳土反力式中,qymax、倒锥壳水平投影面上的最大土反力.kN,mm2、φ0、土的计算内摩擦角,φ,土的实际内摩擦角.c0,土的计算黏聚力、c.土的实际黏聚力,γ0 土的重力密度、kN.mm3.H0 作用在bc面上总的被动土压力,kN Q0,作用在bc面上总的剪切力、kN、2、壳体特征系数Cs 当Cs、2时应为短壳、Cs 2时应为长壳,Cs可按下式计算。式中、h,为倒锥壳与正锥壳相交处倒锥壳的厚度 m 3,倒锥壳内力。图12.5.4 2,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12.5.4.2,几何尺寸,1,当为短壳时、环向拉力Nθ。2 当为长壳时.图12、5,4.3,图12。5,4 3,长壳环向压,拉力分布a,b,分别为下壳外部和内部环向拉。压合力作用点间的距离。环向拉力Nθ1,12。5.5。组合壳上环梁的内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12.5 5 式中,NθM,环梁的环向力,kN 以受拉为正。Ma。环梁单位长度上的扭矩。kN m,围绕环梁截面重心以顺时针方向转动为正 Mθ、环梁的环向弯矩,kN、m,以下表面受拉为正,Naai,Nabi,分别为第i个 i,1代表烟囱筒壁、i.3代表基础的正锥壳、壳体小径边缘和大径边缘处单位长度上的薄膜经向力 kN。以受拉为正。re,环梁截面重心处的半径。m,ei.分别为壳体,i,1.3,的薄膜经向力至环梁截面重心的距离、m、图12,5,5.图12,5、5.上环梁受力12。5.6。组合壳体基础底部构件的冲切强度、可按本规范第12,4.2条,第12,4,4条的有关规定计算、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的下边圆周长Sx和冲切破坏锥体以外的荷载Qc、图12,5。6,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12,5 6.正倒锥组合壳 1,验算外边缘时。2。验算内边缘时。式中 h0,计算截面的有效高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