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本条第2,6款为强制性条文.本条规定为疏散楼梯间的通用防火要求、1,疏散楼梯间是人员竖向疏散的安全通道、也是消防员进入建筑进行灭火救援的主要路径。因此,疏散楼梯间应保证人员在楼梯间内疏散时能有较好的光线。有天然采光条件的要首先采用天然采光.以尽量提高楼梯间内照明的可靠性。当然、即使采用天然采光的楼梯间、仍需要设置疏散照明,建筑发生火灾后.楼梯间任一侧的火灾及其烟气可能会通过楼梯间外墙上的开口蔓延至楼梯间内,本款要求楼梯间窗口。包括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外墙上的开口,与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要保持必要的距离,主要为确保疏散楼梯间内不被烟火侵袭.无论楼梯间与门窗洞口是处于同一立面位置还是处于转角处等不同立面位置.该距离都是外墙上的开口与楼梯间开口之间的最近距离。含折线距离,疏散楼梯间要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以提高排除进入楼梯间内烟气的可靠性,确保楼梯间的安全,楼梯间靠外墙设置,有利于楼梯间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不能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疏散楼梯间,需按本规范第6.4.2条,第6,4。3条的要求设置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并采取防烟措施.2,为避免楼梯间内发生火灾或防止火灾通过楼梯间蔓延。规定楼梯间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甲.乙 丙类液体管道等、3,人员在紧急疏散时容易在楼梯出入口及楼梯间内发生拥挤现象,楼梯间的设计要尽量减少布置凸出墙体的物体。以保证不会减少楼梯间的有效疏散宽度、楼梯间的宽度设计还需考虑采取措施,以保证人行宽度不宜过宽,防止人群疏散时失稳跌倒而导致踩踏等意外 澳大利亚建筑规范规定 当阶梯式走道的宽度大于4m时、应在每2m宽度处设置栏杆扶手.4 虽然防火卷帘在耐火极限上可达到防火要求 但卷帘密闭性不好,防烟效果不理想.加之联动设施 固定槽或卷轴电机等部件如果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的防烟措施将形同虚设,此外.卷帘在关闭时也不利于人员逃生、因此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5,楼梯间是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输送甲 乙、丙液体等物质的管道不应设置在楼梯间内 6、布置在楼梯间内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燃气管道。因楼梯间相对封闭。容易因管道维护管理不到位或碰撞等其他原因发生泄漏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燃气管道及其相关控制阀门等不能布置存楼梯间内、但为方便管理.各地正在推行住宅建筑中的水表.电表、气表等出户设置.为适应这一要求,本条规定允许可燃气体管道进入住宅建筑未封闭的楼梯间.但为防止管道意外损伤发生泄漏、要求采用金属管.为防止燃气因该部分管道破坏而引发较大火灾。应在计量表前或管道进入建筑物前安装紧急切断阀、并且该阀门应具备可手动操作关断气源的装置,有条件时可设置自动切断管路的装置、另外,管道的布置与安装位置.应注意避免人员通过楼梯间时与管道发生碰撞、有关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的规定 其他建筑的楼梯间内 不允许敷设可燃气体管道或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6、4,2,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规定为封闭楼梯间的专门防火要求、除本条规定外的其他要求,要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通用要求,通向封闭楼梯间的门,正常情况下需采用乙级防火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楼梯间出入口的门常因采用常闭防火门而致闭门器经常损坏,使门无法在火灾时自动关闭 因此。对于有人员经常出入的楼梯间门 要尽量采用常开防火门,对于自然通风或自然排烟口不能符合现行国家相关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的封闭楼梯间.可以采用设置防烟前室或直接在楼梯间内加压送风的方式实现防烟目的,有些建筑。在首层设置有大堂。楼梯间在首层的出口难以直接对外,往往需要将大堂或首层的一部分包括在楼梯间内而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在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时、要注意扩大区域与周围空间采取防火措施分隔。垃圾道,管道井等的检查门等,不能直接开向楼梯间内,6 4 3,本条第1、3。4、5 6款为强制性条文.本条规定为防烟楼梯间的专门防火要求、除本条规定外的其他要求、要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通用要求.防烟楼梯间是具有防烟前室等防烟设施的楼梯间,前室应具有可靠的防烟性能 使防烟楼梯间具有比封闭楼梯间更好的防烟。防火能力。防火可靠性更高 前室不仅起防烟作用,而且可作为疏散人群进入楼梯间的缓冲空间.同时也可以供灭火救援人员进行进攻前的整装和灭火准备工作,设计要注意使前室的大小与楼层中疏散进入楼梯间的人数相适应、条文中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面积 为可供人员使用的净面积。本条及本规范中的、前室、包括开敞式的阳台、凹廊等类似空间,当采用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空间作为前室时。阳台或凹廊等的使用面积也要满足前室的有关要求,防烟楼梯间在首层直通室外时.其首层可不设置前室,对于防烟楼梯间在首层难以直通室外、可以采用在首层将火灾危险性低的门厅扩大到楼梯间的前室内 形成扩大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对于住宅建筑.由于平面布置难以将电缆井和管道井的检查门开设在其他位置时,可以设置在前室或合用前室内,但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其他建筑的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内.不允许开设除疏散门以外的其他开口和管道井的检查门,6、4。4、本条为强制性条文。为保证人员疏散畅通.快捷.安全、除通向避难层且需错位的疏散楼梯和建筑的地下室与地上楼层的疏散楼梯外.其他疏散楼梯在各层不能改变平面位置或断开,相应的规定在国外有关标准中也有类似要求.如美国。统一建筑规范,规定、地下室的出口楼梯应直通建筑外部.不应经过首层。法国,公共建筑物安全防火规范,规定 地上与地下疏散楼梯应断开.对于楼梯间在地下层与地上层连接处 如不进行有效分隔.容易造成地下楼层的火灾蔓延到建筑的地上部分。因此,为防止烟气和火焰蔓延到建筑的上部楼层。同时避免建筑上部的疏散人员误入地下楼层 要求在首层楼梯间通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入口处采用防火分隔构件将地上部分的疏散楼梯与地下、半地下部分的疏散楼梯分隔开。并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当地上。地下楼梯间确因条件限制难以直通室外时、可以在首层通过与地上疏散楼梯共用的门厅直通室外.对于地上建筑,当疏散设施不能使用时.紧急情况下还可以通过阳台以及其他的外墙开口逃生、而地下建筑只能通过疏散楼梯垂直向上疏散.因此,设计要确保人员进入疏散楼梯间后的安全,要采用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根据执行规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火灾时的照明条件,设计要采用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6 4、5、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规定主要为防止因楼梯倾斜度过大,楼梯过窄或栏杆扶手过低导致不安全,同时防止火焰从门内窜出而将楼梯烧坏。影响人员疏散 室外楼梯可作为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使用.但主要还是辅助用于人员的应急逃生和消防员直接从室外进入建筑物 到达着火层进行灭火救援.对于某些建筑、由于楼层使用面积紧张、也可采用室外疏散楼梯进行疏散.在布置室外楼梯平台时,要避免疏散门开启后 因门扇占用楼梯平台而减少其有效疏散宽度.也不应将疏散门正对梯段开设,以避免疏散时人员发生意外 影响疏散 同时.要避免建筑外墙在疏散楼梯的平台。梯段的附近开设外窗。6 4.6,丁,戊类厂房的火灾危险性较小 即使发生火灾.也比较容易控制 危害也小 故对相应疏散楼梯的防火要求作了适当调整、金属梯同样要考虑防滑,防跌落等措施 室外疏散楼梯的栏杆高度、楼梯宽度和坡度等设计均要考虑人员应急疏散的安全.6.4 7 疏散楼梯或可作疏散用的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踏步.其深度,高度和形式均要有利于人员快速。安全疏散、能较好地防止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出现摔倒等意外。弧形楼梯,螺旋梯及楼梯斜踏步在内侧坡度陡 每级扇步深度小.不利于快速疏散,美国,生命安全规范.NFPA.101对于采用螺旋梯进行疏散有较严格的规定、使用人数不大于5人。楼梯宽度不小于660mm。阶梯高度不大于241mm,最小净空高度为1980mm.距最窄边305mm处的踏步深度不小于191mm且所有踏步均一致.6 4.8,本条规定主要考虑火灾时消防员进入建筑后 能利用楼梯间内两梯段及扶手之间的空隙向上吊挂水带,快速展开救援作业。减少水头损失、根据实际操作和平时使用安全需要 规定公共疏散楼梯梯段之间空隙的宽度不小于150mm、对于住宅建筑。也要尽可能满足此要求 6、4、9。由于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屋顶可采用难燃性或可燃性屋顶承重构件和屋面,设置室外消防梯可方便消防员直接上到屋顶采取截断火势。开展有效灭火等行动.本条主要是根据这些建筑的特性及其灭火需要确定的。实际上,建筑设计要尽可能为方便消防员灭火救援提供一些设施 如室外消防梯、进入建筑的专门通道或路径、特别是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和一些消防装备还相对落后的地区,为尽量减小消防员进入建筑时与建筑内疏散人群的冲突。设计应充分考虑消防员进入建筑物内的需要。室外消防梯可以方便消防员登上屋顶或由窗口进入楼层.以接近火源。控制火势.及时灭火,在英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相关建筑规范中,要求为消防员进入建筑物设置有防火保护的专门通道或入口、消防员赴火场进行灭火救援时均会配备单杠梯或挂钩梯。本条规定主要为避免闷顶着火时因老虎窗向外喷烟火而妨碍消防员登上屋顶、同时防止闲杂人员攀爬、又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 6,4,10。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在火灾时.建筑内可供人员安全进入楼梯间的时间比较短、一般为几分钟。而疏散走道是人员在楼层疏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且也是人员汇集的场所。要尽量使人员的疏散行动通畅不受阻 因此。在疏散走道上不应设置卷帘 门等其他设施、但在防火分区处设置的防火门。则需要采用常开的方式以满足人员快速疏散,火灾时自动关闭起到阻火挡烟的作用.6。4、1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本条规定了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上的门的设置形式 开启方向等基本要求。要求在人员疏散过程中不会因为疏散门而出现阻滞或无法疏散的情况,疏散楼梯间、电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平开门 侧拉门,卷帘门、旋转门或电动门、包括帘中门.在人群紧急疏散情况下无法保证安全。快速疏散、不允许作为疏散门.防火分区处的疏散门要求能够防火.防烟并能便于人员疏散通行。满足较高的防火性能,要采用甲级防火门.疏散门为设置在建筑内各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门或安全出口上的门。为避免在着火时由于人群惊慌。拥挤而压紧内开门扇、使门无法开启、要求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对于使用人员较少且人员对环境及门的开启形式熟悉的场所、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可以不限。公共建筑中一些平时很少使用的疏散门,可能需要处于锁闭状态、但无论如何.设计均要考虑采取措施使疏散门能在火灾时从内部方便打开。且在打开后能自行关闭 本条规定参照了美,英等国的相关规定.如美国消防协会标准,生命安全规范。NFPA 101规定 距楼梯或电动扶梯的底部或顶部3m范围内不应设置旋转门、设置旋转门的墙上应设侧铰式双向弹簧门、且两扇门的间距应小于3m.通向室外的电控门和感应门均应设计成一旦断电。即能自动开启或手动开启.英国建筑规范规定,门厅或出口处的门.如果着火时使用该门疏散的人数大于60人 则疏散门合理、实用、可行的开启方向应朝向疏散方向.对火灾危险性高的工业建筑,人数低于60人时,也应要求门朝疏散方向开启 考虑到仓库内的人员一般较少且门洞较大、故规定门设置在墙体的外侧时允许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 但不允许设置在仓库外墙的内侧 以防止因货物翻倒等原因压住或阻碍而无法开启.对于甲 乙类仓库,因火灾时的火焰温度高,火灾蔓延迅速.甚至会引起爆炸,故强调甲.乙类仓库不应采用侧拉门或卷帘门,6,4,12、6。4,14、这3条规定了本规范第5,3、5条规定的防火分隔方式的技术要求、1,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能有效防止烟气积聚、足够宽度的室外空间,可以有效阻止火灾的蔓延 根据本规范第5.3。5条的规定。下沉式广场主要用于将大型地下商店分隔为多个相互相对独立的区域,一旦某个区域着火且不能有效控制时 该空间要能防止火灾蔓延至采用该下沉式广场分隔的其他区域.故该区域内不能布置任何经营性商业设施或其他可能导致火灾蔓延的设施或物体.在下沉式广场等开敞空间上部设置防风雨篷等设施,不利于烟气迅速排出.但考虑到国内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确需设置防风雨篷时。应能保证火灾烟气快速地自然排放.有条件时要尽可能根据本规定加大雨篷的敞口面积或自动排烟窗的开口面积.并均匀布置开口或排烟窗 为保证人员逃生需要。下沉广场等区域内需设置至少1部疏散楼梯直达地面、当该开敞空间兼作人员疏散用途时 该区域通向地面的疏散楼梯要均匀布置,使人员的疏散距离尽量短.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原则上不能小于各防火分区通向该区域的所有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之和 但考虑到该区域内可用于人员停留的面积较大。具有较好的人员缓冲条件,故规定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不应小于通向该区域的疏散总净宽度最大一个防火分区的疏散宽度、条文规定的.169m2.是有效分隔火灾的开敞区域的最小面积 即最小长度,宽度.13m。13m,对于兼作人员疏散用的开敞空间,是该区域内可用于人员行走 停留并直接通向地面的面积 不包括水池等景观所占用的面积 按本规范第5.3 5条要求设置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为确保20000m2防火分隔的安全性.不大于20000m2的不同区域通向该开敞空间的开口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不能小于13m,不大于20000m2的同一区域中不同防火分区外墙上开口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可以按照本规范第6,1 3条.第6.1、4条的有关规定确定.2 防火隔间只能用于相邻两个独立使用场所的人员相互通行,内部不应布置任何经营性商业设施 防火隔间的面积参照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作了规定 该防火隔间上设置的甲级防火门,在计算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和疏散宽度时,不能计入数量和宽度 3,避难走道主要用于解决大型建筑中疏散距离过长,或难以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等问题 避难走道和防烟楼梯间的作用类似,疏散时人员只要进入避难走道,就可视为进入相对安全的区域,为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当避难走道服务于多个防火分区时,规定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少于2个、并设置在不同的方向。当避难走道只与一个防火分区相连时 直通地面的出口虽然不强制要求设置2个,但有条件时应尽量在不同方向设置出口.避难走道的宽度要求、参见本条下沉式广场的有关说明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