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护岸工程设计8,1,一般规定8、1,1,河岸防护按岸与堤的相对关系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在堤临水侧无滩或滩极窄、要依附堤身和堤基修建护坡与护脚的防护工程,一般称为险工,第二类是堤临水侧虽然有滩,但滩地不宽,滩地受水流淘刷危及堤的安全,因而需要修建的依附滩岸的防护工程,第三类是堤临水侧滩地较宽 但为了保护滩地 或是控制河势而需要修建的依附滩岸的防护工程.第一类和第二类都是直接为了保护堤的安全而修建,因而统称为护岸工程,护岸工程是堤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堤防安全的前沿工程。本规范主要是针对第一类和第二类情况的堤岸防护.对第三类情况的护岸设计.可以参照本规范的要求,护岸工程设计应符合防洪规划及河道整治工程规划的要求.工程布局应因势利导、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 如防洪 航运。港埠。取水。工矿企业,农田水利等的要求.修建护岸工程应尽量不缩窄过洪断面。不造成汛期洪水位较大抬高。凡适宜修平顺护岸的则不修丁坝、尤其不宜修长丁坝,护岸要尽量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经济合理并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效果,生物防护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具有投资省 易实施。效果好的优点.要因地制宜采用树。草进行防护 对水深较浅。流速较小的堤段 通常多采用生物防护措施.8 1,2、护岸工程在布局.形式 结构 材料等方面。各具不同特点 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研究采用。护岸工程按形式一般分为以下四类,1。坡式护岸,用抗冲材料直接铺敷在岸坡一定范围形成连续的覆盖式护岸。对河床边界形态改变较小、对近岸水流的影响也较小 是一种常见的护岸形式。我国长江中下游河道水深流急、总结经验认为最宜采用平顺护岸形式,我国许多中小河流堤防、湖堤及部分海堤均采用平顺坡式护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坝式护岸,依托河岸修建丁坝,顺坝 勾头丁坝导引水流离岸,防止水流,潮汐,风浪直接冲刷 侵蚀河岸 危及堤防安全、是一种间断性的有重点的护岸形式.有调整水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常为一些河岸,海岸防护所采用,我国黄河下游 因泥沙淤积,河床宽浅.主流游荡,摆动频繁、较普遍地采用丁坝,垛,短丁坝,矶头。以及坝间辅以平顺护岸的防护工程布局、长江在河口段江面宽阔,水浅流缓,也多采用丁坝,顺坝。勾头丁坝挑流促淤,取得了保滩护岸的效果,3,墙式护岸,顺河岸设置 具有断面小占地少的优点,但要求地基满足一定的承载能力、墙式护岸多用于狭窄河段和城市防洪堤。4,其他防护形式.包括坡式与墙式相结合的混合形式、桩式护岸.杩槎坝、生物工程等 桩式护岸,我国海堤过去采用较多,如钱塘江和长江采用木桩或石桩护岸有悠久历史、美国密西西比河中游还保留不少木桩堆石坝.黄河下游近年来修筑了钢筋混凝土试验桩坝 生物工程有活柳坝、植草防护等 以上工程形式分类不是绝对的、各类相互有一定交叉,如坝式护岸在坝的本身护坡部分可以采取坡式。也可采用墙式 坝式护岸也可采用桩丁坝,桩顺坝。活柳坝等、墙式护岸也可采用桩墙式等、8.1,3.护岸工程经常受水流。潮汐,风浪的作用需要经常维修加固.甚至抢险维护,工程量大。又有时限性,因此本条提出了对护岸工程在结构.材料方面的技术要求。8。1.4 护岸的位置和长度不仅关系到工程规模,而且与河势的控制及调整密切相关,需在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上。在首先保证堤防安全的前提下结合河势控制要求确定。8,1 6 护岸工程以设计枯水位分界,上部和下部工程情况不同 上部护坡工程除受水流冲刷作用外,还受波浪的冲击及地下水外渗侵蚀,同时处在水位变动区,下部护脚工程一般经常受到水流冲刷和淘刷.是护岸工程的根基。关系着防护工程的稳定。因此,上部及下部工程在形式、结构材料等方面一般都不相同 通常情况下,上部护坡工程顶部与滩面相平或略高于滩面.以保证滩沿的稳定 下部护脚工程延伸适应近岸河床的冲刷。以保证护岸工程的整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