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坝式护岸8、3,1,勾头丁坝由丁坝和勾头组成,句头是丁坝坝头折向顺水流方向的延伸部分.勾头丁坝用于河口与滨海地区受潮流和风浪双重作用的滩岸,与丁坝一样成群布置。兼有保滩和促淤的效果,上海市在杭州湾入口金山嘴兴建的勾头丁坝。在勾头长度封闭坝间缺口达45,70、时。保滩促淤效果较好、在坝式护岸中 透水坝比不透水坝缓流促淤效果更好。下挑丁坝局部冲刷坑的深度与范围较正挑和上挑丁坝要小、8,3 2、河流的治导线是确定护岸工程位置的依据,因为治导线是依据防洪规划和河道整治规则确定的,体现了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各部门的利益要求、切忌根据局部塌岸孤立修建工程、不顾整体影响的做法、丁坝和勾头丁坝宜成组布置.坝头和勾头部分应在治导线上,以发挥坝群的整体功能,黄河下游总结了。以坝。垛护弯、以弯导流.的布局经验 长江口中实施的丁坝布置均遵循了丁坝坝头连接平顺、导引近岸水流离开滩岸,美国密西西比河进行防洪结合航运进行整治、防护工程严格遵循治导线布置。放果很好,8,3、3,丁坝的布置是关系整体布局的问题,应按整治规划原则结合具体情况确定。本条吸收了国内外丁坝修建经验 提出技术要求和量化指标.1、丁坝长度决定于岸边至治导线的距离.如尚未作出系统的整治规划,则应兼顾上下游 左右岸要求、按有利于导引水流协原则确定坝长,一般坝长不宜大于50m,100m、如离岸较远 可修土坝作为丁坝生根的场所,在黄河下游称之为连坝、2、丁坝间距的确定应遵循充分发挥每道丁坝的掩护作用。又使坝间不发生冲刷的原则,即下一道丁坝的壅水刚好达到上一道丁坝,丁坝间距与坝长及水流.潮流、流向变化有关。一般水流流向变化大时,丁坝间距宜小.具体可通过公式计算。黄河下游丁坝间距一般采用坝长的1倍。1,2倍 长江下游潮汐河口区采用1,5倍.3、0倍,我国海堤前的造滩丁坝一般采用2倍 4倍,有的采用6倍、8倍 美国密西西比河为1 5倍。2,5倍 欧洲一些河流为2倍。3倍.3.丁坝坝轴线与水流 潮流,方向夹角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非淹没不透水丁坝一般采用下挑式,使水流平顺。坝前冲刷坑浅,有利于航运 黄河下游修建的大量丁坝均为下挑式,坝轴线与水流方向夹角一般为30 45,感潮河口段。为适应两个相反方向交替来流。应修建正挑丁坝。强潮海岸,坝轴线宜垂直于强潮流方向。在强潮流方向与已建海堤线几乎正交时,应在距海堤一定距离修筑淹没式顺坝,常处于水下的潜丁坝应采用上挑式,以促成坝间淤积。8,3。4.8 3、6,丁坝以抛石丁坝及土心坝外围护砌体构成土心丁坝这两种结构最常采用、坝的形式 结构尺寸根据具体条件进行稳定计算并结合已建工程经验分析确定 土心丁坝在土体外的护砌部分一般采用护坡式,重力式砌石防护要求有较好的基础。地基承载力低影响稳定性,一般不宜采用,黄河下游的重力式砌石防护丁坝在加高改建中已逐步改为护坡式。土心丁坝的坝顶宽度除满足结构和稳定要求外、还应满足运用要求。如防汛抢险交通及堆放料物需要,因此条文规定的坝顶宽幅度较大。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沉排的整体性好 适应河床变形能力强,对于中细砂河床或在水深流急处修建的丁坝,局部冲刷深度大.冲刷发展快、采用沉排护脚及基床能有效地保护坝体安全 过去河工采用柴排较多、但因施工技术复杂,护脚工程已较少采用.现主要用于丁坝护底、近年来沉排结构材料方面有新的进展.已多采用新型材料制作软体排、如由土工织物.绳和混凝土块组成排体或由土工织物枕及枕垫组成排体,这类新型结构沉排较为简单,施工效率较高,护脚。护底效果比较好。8.3,7.不透水丁坝.尤其是较长的丁坝及淹没丁坝坝面应设向河心倾斜的纵坡.以便坝顶在淹没日才逐步漫水,以减弱对水流产生的紊乱 美国密西西比河丁坝坝顶纵坡坡度采用2.日本河流潜坝顶纵坡坡度采用1,10 我国钱塘江海堤丁坝坝顶纵坡坡度采用1 3.8 3。8,本条列出顺坝的布置与设计。由于不同河口的形态.滩地地形地质条件、潮汐和波浪力作用以及泥沙条件等都有较大差别,因此在河口及滨海地区旨在消浪保滩或促淤造滩的顺坝、其设计均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当地工程经验分析确定 还可参照海堤设计有关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