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总体布置4、2,1,为了合理确定灌区总体布局,搜集当地农,林。牧和水利及城镇建设等相关规划设计成果是必要的,4.2,2、在满足水量,水位及水质情况下,水源工程靠近灌区可减少输水损失.降低工程投资、4.2,3,蓄。引,提相结合的 长藤结瓜、式灌溉水源工程布置应合理利用灌区地形条件和已成水库.塘坝工程 按照不同功能和作用、确定骨干水源及塘坝工程布置.新建改造灌区内已建的平原水库实际利用效果差.且具备修建山区控制性枢纽的条件,经综合分析。可逐步废弃平原水库。恢复耕种。4.2。5。在具备自流条件的灌区采用自流灌排。局部高地采用抽灌或抽排 在地形落差大。天然河沟发育的山区,丘陵灌区不单独布设排水系统可有效利用灌区地形条件和水头落差 节约工程投资,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山区 丘陵区采用的,长藤结瓜 式灌溉工程比较充分地利用了可能利用的水资源.盘山开渠、引水上山.扩大了耕地和灌溉面积、为旱地改水田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由于在渠系内部连接了许多水库 塘堰的容积 把非灌溉季节的水存蓄起来,供灌溉季节用。从而提高了水库,塘堰的调蓄能力和渠系的引水灌溉能力,因此应大力提倡在山区,丘陵区推广。长藤结瓜.式灌溉工程 平原灌区具有易旱、易涝 易碱的特点,但由于所处自然地理位置不同,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源分布差异。各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尽相同。应区分不同情况,分区治理、采用灌排分开的灌溉与排水工程,不仅可以及时排除涝水和有效地控制地下水、起到排涝,防渍 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灌溉系统引用河水进行灌溉或洗盐 并利用深沟排水达到改良土壤和淡化地下水的目的。对于受盐碱化威胁严重的平原灌区、田间灌排渠沟可以合一。为防止土壤积盐,必须使排水沟水位经常保持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 提水进行灌溉 但必须严格控制渠沟蓄水位和蓄水时间,沿江。滨湖的圩垸灌区均属江湖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网密布 水源较丰沛,但因地面高程较低 大部分地面高程均在江河 湖泊洪 枯水位之间 洪 涝.渍,旱灾威胁较严重 因此要采取联厅并垸,整治河道.修筑堤防涵闸等一系列工程措施,有效控制内河水位和地下水位,达到能蓄,能灌,能降。能排的要求、为滞蓄涝水。减小排水闸、排涝泵站的工程规模,并加以田间排水,进行综合利用。一般圩区需要有一定的蓄涝区,蓄涝区的大小可根据圩垸灌区的具体情况确定。根据江苏,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排涝经验 当有蓄涝区的圩垸灌区,其蓄涝水面率为10 时,仅为无蓄涝区的圩垸灌区排涝装机功率的1 4、如圩区内部无天然湖泊。需开挖新河网进行滞涝时,则河网的滞涝水面面积以占圩垸灌区总面积的5.10、为宜,考虑到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本标准规定蓄涝区一般为灌区排水面积的5。10,同时根据一些圩垸灌区的实践 本标准还规定设计蓄涝水位一般控制在排水地面以下0 2m。0。3m、起蓄水位一般可低于地面1m.2m,滨海感潮灌区的土壤含盐量一般较高.部分咸田由于缺乏淡水水源冲洗。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威害.对这些地区 一方面采取防止咸潮入侵的措施.另一方面需引蓄淡水,做到拒咸蓄淡 适时灌排 排水干沟与承泄区河道的连接布置应保证有良好的出流条件、而不应因排水造成壅水.淹没或出现泥沙淤积的情况 为此,排水干沟与承泄河道岸边宜呈锐角相交 根据一些工程实施经验、此交角宜为30、60,灌溉干 支渠道一般应设置退水设施、泄水渠、闸等退水设施位置选定应合理,一方面确保了灌溉渠道的运行安全,另一方面结合引水口位置 交叉建筑物布置,渠道流量分级设置的退水构筑物可有效减小渠道断面尺寸。降低工程造价,4.2、7。典型区的数量及设计工作深度既要满足灌区总体布置的要求。又要能指导灌区田间工程的配套 以便能较准确地估算田间工程量及其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