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预应力碳纤维复材板加固混凝土结构6,1、一般规定6、1、1.本条对采用施加预应力的碳纤维复材板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做出了规定.虽然该方法能够同时提高受弯构件的承载力和刚度。但两端需要有可靠的锚固。锚具间的碳纤维复材板也应可靠粘贴于构件表面使两者能共同工作,锚具的锚固能力指标和疲劳荷载指标均是针对永久固定在构件上并发挥锚固作用的锚具、有部分工程采用临时性的工具锚先进行张拉。待张拉结束后再安装永久性平板状工作锚、胶粘剂固化后将端部碳纤维板切断 移除工具锚保留工作锚,针对此工艺的研究还不充分.并在工程中容易出现预应力损伤和滑脱失效的风险 通常不建议使用 6、1,2、为保证未加固结构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即使加固体系失效.也不会导致结构倒塌.因此.规定未加固结构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加固后结构的准永久荷载组合效应,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低于现行设计规范规定的最低强度等级的情况,如果原结构混凝土强度过低、其锚固承载力和与复材板的粘结强度也必然较低,易发生脆性剥离破坏 同时采用预应力进行加固能够提高的承载力相对较少,因此本条规定了被加固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 预应力加固对碳纤维复材板的要求较高,应采用较高等级的板材,加固对锚具的要求也比较高.从安全角度考虑,规定在板材与混凝土之间应采用树脂进行粘结 碳纤维复材板内部的碳纤维纱线均是单向排列。宽度过大易发生应力不均匀和劈裂。因此根据试验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经验建议不大于100mm、当宽度更大时、对锚具的要求更高,也更难设计、6,1,3,预应力加固在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安全都非常重要 因此 设计时进行施工张拉过程中的反拱 开裂,局部锚固等验算,其中材料强度可按照标准值取值,同时尚应考虑结构二次受力和超静定结构次内力对预应力施加效果的影响,6,1,4 碳纤维复材板与混凝土表面间仍然需要采用结构胶粘贴作为安全储备,锚具本身应该完全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被加固的构件经常有预拱、承受动荷载,为确保板材中间区段与构件粘结的长期可靠性,防止剥离破坏.要求中间区段采用横条粘贴或机械锚固的构造措施。6。1、5。碳纤维复材板通过锚具将预应力传递给混凝土结构,因此锚具是提供预应力的关键构件.应具有与碳纤维复材板相匹配的耐腐蚀性能.故应进行防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