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复材管混凝土组合构件12,2,1,复材圆管混凝土组合构件轴心受压时的复材管的等效环向极限应变标准值εru,k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υxθ,eff,υθx,eff,复材层合管等效泊松比。按本标准第4。2.12条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其中υxθ。eff为轴向应力作用下环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值的绝对值,υθx.eff为环向应力作用下轴向应变与环向应变之比值的绝对值、εfθ,k,复材圆管环向极限应变标准值,按本标准附录B确定 εfx。k、复材圆管轴向极限应变标准值。按本标准附录B确定、12 2.2,复材管混凝土组合受压构件中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关系.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复材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应采用本标准第12、2.1条规定的等效环向极限应变.并应按本标准第5,4 4条,第5.4,6条规定确定,计算约束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及极限压应变设计值时,Ef取Eθt,eff、tf取tfrp、当计算得出的约束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值大于由本标准第4.2。12条规定的复材条形压缩试件试验方法确定的极限压应变时、应取复材条形压缩试件试验方法确定的极限压应变为约束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2,复材管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关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当0,εcc。时,应按下式计算,2 当,εcc,εcc,ub时、应按下式计算,σcc fc,12、2、2、2,式中、σcc εcc、复材约束混凝土的应力 MPa 和应变。E1、复材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第一段初始斜率 取无约束混凝土弹性模量,MPa,εcc。ub,受弯构件中复材约束混凝土极限应变设计值,取轴心受压复材圆管混凝土按本标准第4、2,12条第4款.第5款规定的试验方法所得极限压应变的较小值。3,复材管混凝土偏压构件中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0.εcc。εt时。当εt,εcc.εcc。uec时,式中、εt、复材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第一段至第二段转折点的应变.E2,ec.偏压构件中复材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第二段斜率,E2,轴压构件中复材约束混凝土应力 应变曲线第二段斜率.按本标准第5 4.4条的规定确定.εcc,uec.偏压构件中复材约束混凝土极限压应变设计值 εcc、u 轴压构件中复材约束混凝土极限压应变设计值.ei。初始偏心距 mm,按本标准第12,2,4条的规定确定,d.复材管内径,12、2.3 计算复材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时,应按本标准第12,2、4条的规定计入附加偏心距、此时轴心受压构件视为偏心受压构件的特例。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与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一致.应按本标准第12、2,4条和附录M的规定进行 12,2。4、复材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N、Nsc,Nfc、Nc。Nst,Nft、12。2。4.1.M、Mst Mft。Msc。Mfc。Mc.12,2.4.2、M Nei。12 2 4 3。ei e0,ea、12,2。4 4。式中.N、外荷载产生的轴力设计值 kN、M。外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kN,m。Nst.Mst、受拉钢筋合力设计值,kN 及其对截面中心的力矩 kN,m。Nft.Mft.受拉复材合力设计值、kN 及其对截面中心的力矩、kN m、Nsc.Msc.受压钢筋合力设计值 kN,及其对截面中心的力矩 kN、m,Nfc.Mfc.受压复材合力设计值,kN、及其对截面中心的力矩.kN.m.Nc。Mc 受压混凝土合力设计值 kN.及其对截面中心的力矩.kN.m,e0,轴向压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mm e0,e2,其中e2为柱两端偏心距绝对值较大值.ea.附加偏心距,mm。取20mm和d,30两者中的较大者。当复材圆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纵向钢筋沿周边均匀配置。且纵筋数量不少于6根时 Nst,Mst。Nft Mft、Nsc,Msc。Nfc,Mfc Nc。Mc宜按附录M的方法计算,12。2。5,复材管混凝土组合构件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V。Vcs、Vf 12。2,5。1,式中,V。外荷载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kN。Vcs、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设计值。kN.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Vf。复材管承担的剪力设计值、kN,αi,构件轴顺时针计起向第i层纤维方向与构件轴向的夹角 图12,2.5。h.构件截面直径,mm,Efi,第i层层板的纤维方向表观弹性模量、MPa、tfi、第i层层板的厚度 mm。εfa,纤维允许拉应变。取εfa,0。004,ns,纤维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