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10.2。1、由于复材筋是非金属的材料,耐腐蚀性能好。裂缝宽度的限定主要取决于美学上要求和对安全感的要求,经征求专家意见并参考国外权威数据、将复材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放宽至0、5mm 结构构件的挠度限值取决于结构正常使用要求,因此挠度限值仍与一般混凝土结构相同、如果设计中对构件的裂缝宽度和挠度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不能满足时 可对复材筋施加预应力、关于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构件的相关条文见本章第10.3节,10,2、2。由于复材筋的弹性模量不高,因此在复材筋混凝土构件中起控制作用的因素通常为裂缝宽度要求和挠度要求。为了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可首先进行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从而确定出复材筋的用量.相应的计算步骤与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同 原来公式中与钢筋有关的项,As、Es,σfq。均换成与复材筋有关的项.Af,Ef,σfq、由于复材筋的弹性模量通常低于钢筋 准永久荷载作用下复材筋混凝土构件中的受拉FRP筋应变可达到3000甚至更高。远大于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受拉钢筋应变,因此,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高估了复材筋混凝土构件中裂缝间的混凝土协助复材筋抗拉的作用 本标准通过引入弹性模量之比Ef Es 进行修正,给出了受拉复材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f,经试验研究及数据统计分析。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内力臂系数通常大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因此计算σfq的公式,10。2。2。5。中的内力臂系数由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0。87修正为0.90,不同类型.表面特征的复材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不同,因此.复材筋粘结特性系数宜尽可能参考已有试验数据取值,参照美国规范。FRP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ACI,440。1R关于相对粘结特征系数kb的取值,无试验数据时,可选用υi。0 7,10,2,3.10 2。4。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的计算原则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相同,具体规定见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7 2.1条。10,2.5.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应变关系符合平截面假定,复材筋的应变不应超出其极限拉应变,本节的ρfb,ffe和M的计算公式适用于矩形截面复材筋混凝土梁。10 2 6,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设计是利用钢筋屈服后所表现的大应变以达到构件延性设计的目的 有别于钢筋.复材筋是一种弹脆性材料并没有屈服阶段.因此钢筋混凝土的延性设计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复材筋混凝土设计、国内外试验表明,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破坏模式可以分为复材筋断裂、受拉破坏,和混凝土压碎两种破坏模式,受压破坏。其中 受压破坏被认为是更理想的破坏模式。但对于某些受弯构件、如楼板,受拉破坏是更为普遍的破坏模式.因此、复材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任何一种破坏模式都是允许的.ρfb就是界定构件发生何种破坏模式的界限配筋率 10,2,7。10,2、8,考虑到复材筋的线弹性特征和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异性。当构件的配筋率ρf小于界限配筋率1、5ρfb时 破坏模式由受拉破坏控制,复材筋的有效设计应力ffe取设计强度ffd 当构件的配筋率ρf大于界限配筋率1.5ρfd时。破坏模式由受压破坏控制,复材筋的有效设计应力ffe可根据配筋率ρf与界限配筋率ρfb之比确定.10.2 9、10、2。11。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参考美国规范、FRP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ACI。440.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