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梁.柱的抗剪加固5 3、1,封闭粘贴加固,达到受剪破坏时,复材片材通常为拉断破坏、其抗拉强度可得到充分发挥 且封闭粘贴加固还可以起到约束混凝土的作用、尤其适合对混凝土柱的抗剪加固、U形粘贴或侧面粘贴加固一般适合梁的抗剪加固、采用这两种加固形式时,梁的受剪破坏模式通常为复材片材的剥离破坏。除非在片材端部设置可靠锚固措施。复材的抗拉强度发挥有限,但对抗剪承载力仍然有一定的提高作用。5.3 2 本条对粘贴复材片材对混凝土梁、柱进行抗剪加固做出了规定,1.本节计算公式仅适用于截面高度不大于500mm的混凝土梁。柱、对于截面高度大于500mm的梁,柱的抗剪加固。计算结果须有可靠试验依据或进行专门研究 2,控制抗剪加固承载力提高幅度的目的与本标准第5,2,8条的原因一致,但因目前无法给出正常使用阶段抗剪加固的箍筋应力计算方法,故采取控制抗剪加固承载力提高幅度的方法.3,试验和分析均表明 当未加固受弯构件的剪力设计值过大时。接近截面发生斜压破坏或腹板压坏时的承载力,粘贴复材片材对受剪承载力加固的提高幅度有限、因此不应采用粘贴复材片材进行抗剪加固.5。3、3.本条对粘贴复材片材对混凝土梁,柱进行抗剪加固的构造措施规定如下,1。由于复材片材通常为单向纤维 采用纤维方向与构件轴线垂直的粘贴方式 对在剪跨区段任意位置形成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均可提供相近的受剪承载力,而采取纤维方向与轴线不垂直粘贴方式时。纤维方向宜垂直于45.斜裂缝、并应在剪跨区段连续粘贴才能保证对在剪跨区段任意位置形成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均可提供相近的受剪承载力,对于双向复材片材 只有与45,斜裂缝基本垂直的纤维才能提供受剪承载力、2 当复材片材采用条带布置时、复材条带净间距Sf的规定是保证斜裂缝至少穿过一道复材条带,3 抗剪加固时,如果不能进行复材封闭粘贴加固,则主要破坏形式为复材和混凝土之间的剥离破坏。通过在复材上施加附加锚固措施可以适当提高其剥离承载力和剥离破坏的延性,相关研究表明,纤维布条带端部采用可靠锚固措施.如附加自锁锚板.后、剥离破坏不再起控制作用、最终破坏模态从复材剥离破坏转化为复材片材拉断。抗剪加固效果与材料利用效率都有显著提高 4、采用封闭粘贴复材片材对柱进行抗剪加固、纤维方向与柱轴线垂直,不仅可提高受剪承载力、还可对混凝土柱提供一定的约束,提高柱的延性 5,3、4,5。3。5 根据国内外大量试验研究分析,粘贴复材片材对混凝土梁进行抗剪加固时 抗剪承载力采用被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剪贡献与达到受剪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复材片材的抗剪贡献的叠加、被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剪贡献仍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计算方法确定、本标准式 5,3。5 1,为封闭粘贴或采用可靠锚固措施的U形粘贴复材片材发生拉断破坏时的复材片材抗剪贡献。本标准公式,5,3、5 4、为U形粘贴和侧面粘贴复材片材发生剥离破坏时的复材片材抗剪贡献,这两个复材片材抗剪贡献的计算公式是在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的。5、3。6、对于封闭粘贴及设有可靠端部锚固措施的U形粘贴情况 在斜裂缝出现后复材片材的拉应力才开始增大 且随剪力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加。也即复材片材的受剪贡献Vb,f随剪力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加 达到受剪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复材片材的拉应力通常未达到其抗拉强度设计值.因此,当加固前初始剪力Vi、0.7ftbh0时 通常未出现斜裂缝,故可忽略初始剪力Vi对加固后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当加固前初始剪力Vi.0.7ftbh0时、出现斜裂缝,根据复材片材的受剪贡献随剪力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加的关系、考虑初始剪力Vi对复材片材受剪贡献Vb,f的折减影响,即得到公式.5,3 6,对于U形和侧面粘贴加固的剥离破坏情况.由于此时复材片材的受剪贡献Vb、f取决于复材片材剥离时复材片材的拉应力值、该拉应力值通常较小.与初始剪力大小无关、故不考虑初始剪力Vi的对复材片材受剪贡献Vb、f的影响,5,3。7 封闭粘贴复材片材对混凝土柱进行抗剪加固时。复材片材的抗剪贡献计算公式在轴压比n等于零的情况下与封闭粘贴复材片材对混凝土梁的复材片材的抗剪贡献一致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