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场地雨水排水设计6.5、1,雨水排水设计应根据总体规划和工程规模确定,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应完整.6,5、2。场地雨水排水方式 应根据当地的雨水排水方式。建筑密度,环境卫生、工程地质条件等确定.管,沟,出口段应与既有排水系统或规划的排水系统衔接。分期建设应对雨水排水系统统一规划设计,并应满足分期使用要求,6,5。3.山区建厂时,应在厂区山坡上方设置截水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截水沟宜根据地形布置,距离挖方边坡坡顶线或潜在滑塌区后缘不应小于5m。2,填方边坡上侧的截水沟距填方边坡坡顶的距离不宜小于2m。3 截水沟中心线转弯半径不得小于截水沟设计水面宽度的5倍 4、截水沟应根据地形条件分段设置单独的排出口。6,5 4。截水沟不宜穿过厂区。不能避开而穿过厂区时、宜从建筑密度低的地段穿过。穿过地段的截水沟应铺砌,并不应使厂区遭受水浸害,6,5 5,场地雨水的排水设计流量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的有关规定。6。5。6.采用明沟排水时 排水沟宜沿铁路,道路布置 排出厂外的雨水不应对其他工程设施或农田造成危害、6。5.7,排水沟的结构形式应根据所处地段的土质和水的流速等条件确定。厂区排水明沟宜铺砌及铺设盖板,6。5.8 矿山及厂区的边缘地段,宜采用土质排水明沟。土质排水明沟的边坡值应按表6、5,8取值。6,5,9 场地的排水明沟宜采用矩形或梯形断面,排水明沟的几何尺寸宜根据计算确定、6,5。10。排水明沟内水流速度应大于0,4m s.并应小于土壤或加固材料的允许流速。排水明沟起点的深度不宜小于0.2m,矩形排水明沟的沟底宽度不宜小于0 4m,梯形排水明沟的沟底宽度不宜小于0,3m 排水明沟的排水纵坡不应小于0.2,6、5、11.按流量计算时,排水明沟的沟顶应高于计算水位0,2m、排水明沟边缘至未经处理的土质挖方边坡坡脚的距离不得小于2m。土质边坡采取片石护坡或混凝土网格加固处理后.距离可为1m,6 5、12 道路及场地采用排水暗管排水时,雨水口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形式确定。2。雨水口间距宜为25m,50m、道路纵坡大于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雨水口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雨水流速和排水纵坡计算确定,3 坡长小于25m时,宜增加雨水口的数量、可在最低点处设置集中收集雨水口 且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1m.并应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4,采用连接管串联的雨水口数量不宜超过3个,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5,有冻胀影响地区.雨水口深度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6 5 13、场地内排水明沟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水明沟的纵坡坡向宜与地面平整的坡向一致,未平整地段的排水明沟应根据自然地面坡度确定。在水流交汇处应采取防止水流逆行的措施.2。排水明沟中心线转弯半径不应小于排水明沟设计水面宽度的5倍。排水明沟采用铺砌加固时 不应小于排水明沟设计水面宽度的2、5倍 排水明沟转弯处不宜设置跌水或急流槽,3、排水明沟之间或排水明沟与天然水道连接处,朝向下游方向的交角宜为35.60,3条及以上排水明沟的交汇处应设置连接井 6 5.14,处于下列地段的排水明沟 应采取防冲刷或防渗漏措施,1、松软土层或渗水后会产生变形的土层.2。设计流速大于明沟土壤最大容许流速时,3 有水流汇集进入的地段 4、边坡坡顶或边坡平台地段.5.低洼造成积水地区的低路堤地段。6。筑堤成沟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