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要求14。4、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各勘察阶段的勘察技术要求编制、当合并勘察阶段时 勘察报告应包括前期勘察阶段要求的内容、14、4.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正文、图表和附件 正文部分应结构严谨 概念清晰、用词准确、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等均应符合规定,图表应清晰.直观。图文应相符 14.4,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本内容应包括.前言。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及分析评价。场地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评价、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分析评价、各类工程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分析,边坡和基坑工程的分析评价.以及工程涉及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等,报告书还应包括各类图表,以及说明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的各种附件.14。4 4,报告书前言可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的业主。委托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勘察日期。2,拟建工程概况和有关的设计参数 工程的安全等级或设计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3,勘察阶段和勘察技术要求 4 勘察工作执行的技术标准,5,勘察方案及完成情况 6,勘察采用的地理坐标系统及测量方法.7.勘察工作中有关事宜的说明,14、4,5。报告书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叙述,宜包括下列内容、1,场地的地理位置、地貌单元,地形条件,2。场地的水文条件和气象条件.3、区域地质条件 包括褶皱和断裂构造,特别是活动断裂构造 各类岩土的分布、产状等、4、场地的地质构造和岩土分布、产状,岩性以及场地工程地质分区,5,场地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埋藏深度及其变化规律.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6 场地及周围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分布,规模及其对工程的影响.7,场地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4、4 6、报告书应根据工程性质和场地条件在下列方面分析评价拟建场地稳定性和建设适宜性,并应提出避让或防治建议。1,断裂构造、特别是全新活动断裂.与场地或工程的关系及其影响.2,松散或软弱岩土层.体 对工程的影响,3,地形地貌条件对工程的影响.4。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的影响.14、4,7,报告书对不良地质作用的分析评价内容应按其类别分别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工程需要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提供专项勘察报告.14、4、8.报告书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叙述和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各类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的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数据的统计值,标准值 建议值,2。各类岩土的工程性能分析和评述,3。工程需要时通过反演分析获得的岩土参数值、14 4,9.报告书对建 构,筑物地基基础工程的分析评价 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基的均匀性、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2,人工地基的可行性分析和处理手段,方法选择以及处理范围要求。3,桩基础的持力层选择,桩型和桩的几何尺寸建议 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4。建,构、筑物沉降变形特征和按工程需要估算的变形值,5,地基与地基工程的施工建议和应注意问题、14.4,10。报告书对建、构,筑物基坑工程的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基坑工程设计的岩土参数值,2 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3。基坑支护方法的选择和施工建议。4。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影响和降水方法建议。14 4,11,报告书对采矿和选矿工业建筑工程。井巷工程,尾矿工程.排土场工程.线路工程.岸边工程,边坡工程的分析评价,应符合本规范第14、3,2。14,3,8条的规定,14。4 12.报告书对工程建设中和工程建成后与周边工程地质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分析 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与地下水环境的相互影响。2.工程与地表水环境的相互影响 3.工程与场地岩土体稳定性的相互影响,4、工程可能诱发不良地质作用分析.5,对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建议。14。4、13,报告书应附下列图表。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3,工程地质图,4、工程地质剖面图。5,工程地质柱状图.6。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7.土工试验成果图表。8,显示场地条件的影像资料.14。4.14。报告书可按工程要求附下列图表.1 反映场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或其他内容的平面图.2,表示场地基岩面高程,地下水位高程或其他参数的平面或剖面等值线图。3 不连续结构面的统计分析图表,4、岩土工程分析计算图表。5.工程所需的有关场地条件或分析评价的其他图表和影像资料,14。4、15,报告书应附下列附件 1,含拟建项目基本设计参数和勘察技术要求的勘察任务委托书 2.与本项勘察相关的会议纪要 函电 3 与工程相关的试验、监测 调查等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