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钢结构抗震性能鉴定10,1,一般规定10,1。1。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未包括钢结构的抗震鉴定内容 本章规定适用于抗震设防区进行抗震鉴定的钢结构,不包括新建钢结构。含烂尾楼,古建筑或文物钢结构,抗震设防要求提高指下列三类情况.第一类为设防烈度不变,但设防类别提高。第二类为设防类别不变、但设防烈度提高。第三类为设防烈度和设防类别均提高.对通过超限审查的既有超限钢结构系统、可根据超限审查意见,参考本标准的方法进行抗震性能鉴定.10.1。2.对既有钢结构进行抗震鉴定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选取、与钢结构相连的其他结构应按相应标准进行鉴定。10,1 3,鉴于既有钢结构建造年代不同,设计时采用的设计标准和地震动区划图的版本不同、将导致彼此之间的实际抗震能力有很大差别,为此在进行抗震鉴定时,将其按建造年代不同选用了不同的后续使用年限、以便在抗震能力评定时可根据建造年代不同适当降低评定标准要求 后续使用年限少于50年的既有钢结构建筑.在遭受同样地震影响时,损坏程度将略大于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钢结构建筑.但不致倒塌。该划分方法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保持了一致性、10、1.4,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构件和节点承载力及结构整体变形能力是实现国家政策的抗震设防目标的主要因素 本条文突出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重要性、虽将其和抗震构造措施合为第一个鉴定项目.但鉴定时必须首先进行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宏观核查,以下简称整体布置鉴定.若不满足可直接评为抗震不合格.第二个鉴定项目为构件和节点承载力。结构整体变形的验算,应根据本章有关条文的规定进行、本条正文中、有一定要求的钢结构,是指符合本标准第10,1、14条规定的钢结构.10.1 5.鉴定整体布置时,核查竣工图纸与勘查结构现状应同时进行、不得仅根据图纸进行评定 10 1,6。历史上各种版本的设计和鉴定标准对钢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规定较少,且缺乏渐进性和一致性,为此,本标准对历史上各种版本的相关设计和鉴定标准进行综合后,对各类钢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核查内容分别进行了规定 这些规定不因后续使用年限不同而不同 10 1.7、抗震鉴定的第二个项目为多遇地震作用下构件与节点的抗震承载力和结构整体变形的综合评定 需要验算的内容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规定采用 构件和节点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中.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根据后续使用年限进行了调整 对后续使用年限大于和等于50年的钢结构 γRE分别取为0,75和0 80 取值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致 当后续使用年限为40年时或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时、上述取值分别乘以0,95和0 90的系数进行了折减,以使后续使用年限30年。40年和50年的房屋具有近似相同的概率保证。R的取值应根据现场的检测结果和原技术文件核定,稳定验算的稳定系数应根据检测结果的屈服强度换算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变形验算的评定限值来源于国家现行设计标准.罕遇地震下变形验算的评定标准,只有单层和多高层钢结构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进行了规定。对未列出规定的结构体系,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失效或倒塌模拟分析、以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失效或倒塌为鉴定标准,10.1,8,结构构件和节点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效应组合设计值的核算.基本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的规定进行计算,但对水平地震作用效应采用抗震性能调整系数进行折算 目的是考虑具有不同延性性能的钢结构体系的塑性发展能力的差异导致内力响应不同的影响,10 1.9.历史上各种版本的设计和鉴定标准对钢结构截面宽厚比的规定不尽相同、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宽厚比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另外 地震动区划图的版本也在不断更新、为了使历史上采用不同宽厚比限值的钢结构不因仅宽厚比不满足现行标准的限值就评定为不合格,又能充分考虑宽厚比限值严的钢结构其延性性能发挥效果好的有利影响,本条根据宽厚比限值不同对截面进行了分类,以便在鉴定中区别情况灵活对待、同时,可根据不同的宽厚比限值、定义或确定截面的分类.10,1。10、对板件宽厚比小的塑性铰区段梁柱截面,可考虑地震作用下进入塑性后也不会丧失局部稳定、另外,塑性发展对动力响应会产生一定的折减效应,本条采用水平地震抗震性能调整系数来考虑延性性能好的有利影响.对板件宽厚比较大的梁柱截面,因其发展塑性变形的能力较差 抗震性能调整系数取2。0 考虑材料强度和结构体系等超强因素后,相当于采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进行验算。10、1,11,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存在缺陷 其灾害性将非常严重 为此 必须保证钢结构体系是完整高效的抗震体系、因此。本条将,整体布置评定为不满足,列为抗震鉴定不满足的标准之一.有些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抗震要求,不一定导致严重后果 为此将其抗震构造的底线放宽到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或。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中全截面有效的规定,是考虑到满足该最低要求.但不满足抗震要求时。可通过采用不同抗震性能调整系数进行第二个项目的鉴定,如果验算评定满足。则仍能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此时也可评定为抗震鉴定满足,10。1。12、钢材性能好是抗震性能好的基础,因此,钢材性能的检测评定必须按照本标准第4章和本条的规定严格执行 10 1.16、对于周边落地的空间网格结构,抗震分析时阻尼比可取0,02、这是对国内外多个钢结构的实测与试验结果经统计分析而得出的数值.当网格结构支承在钢或混凝土结构体系上时、其阻尼比与支承体系的刚度、网格结构矢跨比及网格结构刚度等参数有关,数值变化范围在0 020。0.035之间、关于索结构。根据资料统计可得出、对于无屋面覆盖层的索结构。阻尼比值均远远小于0,01.对于有轻屋面覆盖层的索结构。阻尼比值约为0。01、0.02.有的可达到0。03、此外 阻尼比值与结构中含有不同类型构件单元,如索元、梁元,杆元等,的比例以及构件的材料亦密切相关,偏于安全,本条对于索结构阻尼比取为0、01。10。1 18。抗震鉴定不满足的钢结构必须进行抗震加固。并保证抗震加固后满足抗震要求或采取有效的抗震减灾对策,另外,钢结构的建设场地、地基和基础.钢结构体系中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进行鉴定。钢结构体系对基础的要求与其他结构体系一致、其抗震鉴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执行,